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化“新医科”建设恰逢其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09:03:00    

崔亚丽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今年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第三年。从连续两届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到有幸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提出的提案大多是围绕自己熟悉的生物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

来北京前几天,我还在加紧开展有关基层“新医科”建设的调研。这场调研范围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大学课堂,受访人员既有基层医护人员、老百姓,也包括未来即将走上医护岗位的学子。我发现,老百姓对于全科医生、智慧医疗以及疾病和健康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基层还缺少很多综合性、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深化“新医科”建设恰逢其时。

基层的呼声、学生的需求和老师的思考,映射出基层医疗体系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我看来,高校人才培养要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一方面培养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医工融合、医文融合的人才。

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井喷式爆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成为全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传感等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医疗健康实际问题。截至2024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有76所,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月5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报告提到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还提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对此,我深表赞同。这是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体现,为深化“新医科”建设,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智慧医疗生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挑战指明了重要路径。

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撬动“新医科”建设的关键支点,更是破解基层医疗困境的一把“金钥匙”。为此,我认为,教育部可拨付专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智能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设置《医学人工智能基础》《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诊疗技术》等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智慧医疗健康领域复合型人才。(本报记者 王禹涵整理)

相关文章

人民币兑澳元上涨5.19%,报0.223

来源:智能小浪04月04日消息,人民币兑澳元盘中快速上涨,涨幅5.19%,截止22:50,报0.223。
2025-04-04 23:00:00

港股“上新”持续升温!境外投资机构缘何对港股态度积极

一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规模等指标明显增长,A股优质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意愿增加,港股“上新”持续升温。港交所数据显示,3月最后一周,又有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涵盖有色金属、消费等行业。这也使得,一季度在港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6家,同比增长33%。从行业分布看,消费、新能源汽车、医
2025-04-04 09:05:00

Meta计划年底推出高端智能眼镜,售价或超千元美元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全球知名科技公司Meta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其智能眼镜系列中的最新高端产品,内部代号为“Hypernova”。据悉,这款眼镜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面世,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卓越的智能穿戴体验。据Meta内部人士透露,“Hypernova”在设计和配置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最引人注目的升级在于
2025-04-04 07:12:00

义诊进园区 情暖群众心

【来源: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_政务动态】为提高成雅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水平,营造和谐气氛。4月1日,园区管委会携手名山区中医院联合开展义诊活动,将贴心的医疗服务和国家惠民政策送到职工“家门口”。在活动中,医护人员在现场为企业职工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艾灸、拔罐、发放中药饮品,耐心为大家解
2025-04-04 04:08:00

小米事故警示录:谁是吞噬生命的帮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易思琳 报道“中国智驾的唯一敌人,不是技术进步本身,而是过度宣传和对用户的误导。”小米SU7致死事故发生后,一位车企人士在他的朋友圈写道。今年以来,汽车行业掀起一场全民智驾热潮。有的车企把2025年定义为“全民智驾元年”,要推动“智驾平权”;有的车企发布最新智驾系统,要
2025-04-04 00:19:00

今日,拥抱AI 点亮江夏,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正式启动!

今日,2025年4月1日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启动仪式在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赛事旨在以AI技术赋能江夏的历史人文、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及乡村振兴,激发高校学子的创新潜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人才“留夏”与产城融合发展。启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大赛的
2025-04-03 17:2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