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悠扬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五彩的裙摆随律动飞扬,稚嫩的童声朗诵慷慨激昂……3月1日,巴南区鱼洞人民广场成为爱与希望的舞台,以“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为主题的重庆市第2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此举行,通过文艺展演、政策宣讲、科技助听展示等形式,向全社会传递守护听力健康的温暖力量。

本次活动由市残联、巴南区政府联合主办,汇聚医疗专家、康复工作者、听障群体及市民代表等千余人参与。
“耳蜗植入成功后,孩子进步很快,从感受声音开始到逐渐学会分辨理解,再到开口说话……”听障儿童家长宋国碎的分享令全场动容。活动中,主办单位为听障儿童送上慰问品,传递温暖与祝福。
舞台上,倾情献艺的表演者们用超越感官限制的艺术表达,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市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们以灵动的舞姿,倾情演绎《青春舞曲》,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律动;视障乐队的电声乐演唱震撼人心,用音乐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听障儿童的《三字经》朗诵和古诗诵读《黄鹤楼》等节目赢得喝彩,他们用清晰的发音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听障儿童在康复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显著进步。孩子们还以舞蹈《听我说谢谢你》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他们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政策咨询与义诊服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专家们为市民提供听力检测、康复指导及护耳知识科普等服务。专家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让大家对听力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冷明蓉介绍,随着听力康复技术不断突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效果显著提升,更多的听障儿童能够重新获得听力。康复救助政策范围也在持续扩大,0-14岁符合条件的儿童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同时,康复训练手段正不断拓展,亲子同训、听觉口语法教学、融合教育推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效果持续提升,残疾人基本康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市听障儿童入普率大幅提升,这对听障儿童融入社会和其自身将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两周,活动还将深入社区、高校和家庭,开展听力健康宣讲、技术指导及家访慰问,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听力健康防护网。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市听力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果,累计为5.14万名听力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25万人适配辅具,1662名听障儿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重获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