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联中国 | 科技之笔“慧”春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7 16:13:00    

来源:人民网

春分已过,万物勃发。

眼下,我国春耕春播正由南向北全面展开,AI、5G、无人技术……越来越多的“智慧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AI对话机器人进行测试;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村民逢人就夸稻田里的“机器狗”真能干;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吉林一号”卫星正为耕地进行“CT扫描”;

福建漳州的港边村育苗基地,“AI虫脸识别”实现了虫害种类统计和数量分析,使病虫害管理从“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

…………

今年春耕,中国多地乡村、田间地头与往年比——不一样!

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智慧大屏。人民网 涂诗轩摄

“小田同学,看看005号田块生产情况怎么样。”在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机器人“小田”接到记者指令后,很快就把005号田块的影像呈现在运营中心的智慧大屏上,并根据田里各类传感器采集来的监测数据和大模型,研判土地施肥、植保等需求,给出了下一步作业方案。

“机器人‘小田’是我们数字化管理系统接入DeepSeek后的又一尝试。结合‘小田’给出的作业方案,工作人员还会进行实地了解,通过不断更新数据和反复测试,以提升‘小田’的精准度。测试完成后,将在今年春耕后的作物生长全过程中加入这一应用。”江西大田农社总经理邹泰晖说。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胖”(左)和“小瘦”(右)。王玉萍摄

春管,江西大田农社有机器人“小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则有机器狗“小胖”和“小瘦”。

“小胖”和“小瘦”是天星村千亩稻田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机器狗。它们一只搭载了多线程激光雷达与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一只内置农业专用柔性关节,可自动避障、爬坡过坎,灵活穿梭于田埂间,实时扫描作物长势、分析病虫害、采集气象数据。

“不仅是‘巡检员’,更是‘决策大脑’。”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说,两只机器狗通过5G物联平台,可以实时将农田信息同步至云端,为田间管护提供“策略”。

在安徽省望江县漳湖镇的油菜田里,无人机正在精准施肥。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田间管护轻轻松松,已不是新鲜事。

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双塘村,蔬菜种植户李冬林站在田边,看着手机里的实时数据,心里倍感踏实。

“如今农田监测全程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啦!”李冬林介绍,大棚里搭建了5G直播间,可将农作物实时数据同步上传到手机端,实现对棚内温湿度、光照环境的动态监测。

“今年,村里的4G网络已经升级为5G,网络更快,智能设备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提升。”李冬林笑道。

“吉林一号”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长光卫星供图

视线北移,沉睡的黑土地即将迎来春耕的“觉醒时刻”。

“咱‘吉林一号’卫星正利用多期亚米级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对长春市、梨树县等重点区域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工作,就像是给耕地做‘CT扫描’。”长光卫星农林领域应用负责人曲春梅轻点鼠标,吉林全省的备耕地块跃然屏上。

“为啥要给耕地拍‘CT’?”记者好奇。

“以前‘看天吃饭’,现在‘知天而作’。”曲春梅告诉记者,这套“扫描结果”整合了耕地信息、气象数据、农业机械化生产数据等,能将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提升至96%。

春耕插上“智慧的翅膀”,不仅让农业生产变得便捷精准,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内的自动灌溉设备。人民网 涂敏摄

以春灌为例。什么时候放水?放多少水?过去要么大水漫灌,要么靠种田老把式“估算”,现在依靠科技,实现了“精打细算”。

江西省丰城市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刚刚翻耕完的土壤松软。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田间,将一个个传感器安装在泥土里。

“这是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层深度和土壤墒情,可以识别需水区域和需水量,动态绘制‘田间需水地图’,避免大水漫灌。”该局信息中心主任张猛说。

灌溉节水,农药减量。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港边村育苗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育苗盘和小型智能设备。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港边村育苗基地,伫立在田间的“AI虫情测报仪”。人民网 李昌乾摄

“别看这些设备小,‘本领’大着呢!”漳州市蔬博果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鹭斌介绍,这些伫立田间的设备是“AI虫情测报仪”,它们如同田间“哨兵”,实时监测害虫情况,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每当夜幕降临,设备顶部的诱虫灯自动亮起,飞蛾、蚜虫等纷纷被吸引落入收集盒中以进行“AI虫脸识别”。公司董事长王继顺表示,目前,“AI虫情测报仪”虫情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因虫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得以下降,农药喷洒周期可从传统的7—10天延长到20天。“相比传统方式,农药的综合使用成本也能降低30%左右。”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无人机驾驶拖拉机与无人机在田间忙碌。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广西来宾市,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甘蔗种植机缓缓驶入田间,不一会儿,只见蔗行笔直如线,整齐划一;

青海海东市,种植户李善俊按下手中遥控器“开启”键,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开始作业,一粒粒饱满的马铃薯种子被精准播撒入土中;

江苏南京市,农户章春打开“北斗智慧农服”线上平台点击“发布农活”,农机手接单后如约前往现场作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春耕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开端。在中国的广袤田野上,科技的力量为春耕按下“加速键”,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相拥,为我们展示了田野的生机与活力,更展示了具象化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一幅幅“智慧春耕图”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帅筠 罗娜 朱虹 郭婷婷 李思玥 高飞跃 李昌乾 冯肖慧 马可欣 王丹丹 龙章榆)

相关文章

“点”式发力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越西县财政局全力做好财政保障,抗稳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越西县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越西县财政局将端稳“中国碗”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立足财政职能职责,用真金白银保障粮食安全,稳住越西农业“基本盘”,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越西篇章启新篇。瞄准“藏粮于地”关键点,严守耕地红线,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2024年
2025-04-03 17:57:00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四方合作签约仪式圆满完成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 记者 李丽从成果到“馒头”,从品种到餐桌。4月2日下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河南佳和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郑麦种业有限公司四方合作签约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郑飞表示,将围绕“馒头专用小麦品种推广、种植
2025-04-03 17:13:00

丰富餐桌,农业合作鼓起农民“钱袋子”(钟声)——充分认识中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②

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美国农民的收入,双方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美国艾奥瓦州的广袤农田里,农场主格兰特·金伯利种植着数千英亩的大豆。这些大豆在秋季收获后,经过清洗、筛选和包装,被运往密西西比河的港口,装上远洋货轮。经过数周航行,货轮穿越太平洋,最终
2025-04-02 10:27:00

山东发力“齐鲁粮仓”:总产1142亿斤,四大农业潜力持续深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4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解读2025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永德介绍了山东下一步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上的具体措施。于永德表示,山东一直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
2025-04-01 16:45:00

这些上海交大毕业生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就业、实习收获了什么?

到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去实习或者去任职,会收获什么?上海交通大学不少毕业生选择了到联合国各相关机构就业或者实习。在这个毕业季,他们分享了在国际组织投身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的收获。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现扎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
2025-03-31 20:34:00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学思践悟】作者:连宏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的直接表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强调了推动农业科技创
2025-03-31 15: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