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位亚洲科学家获奖!上海医生改写全球耳聋治疗史,基因治疗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8 13:05:00    

近日召开的第48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ARO)国际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被授予“临床科学创新奖”,以表彰其在听觉医学科研和临床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亚洲科学家。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是国际上听觉医学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学会之一。组委会表示:“舒易来博士与团队合作,持续致力于研发和探索基因治疗恢复听力而获奖”。这不仅是对舒易来医生及其团队在科研创新、临床转化方面的认可,也彰显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地位。

大会颁奖典礼上,舒易来医生向全球同行分享了关于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研究的历程,讲述了自己带领团队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转化的故事。

2007年,舒易来进入该医院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耳科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和耳鼻喉科专家吴海涛教授,奠定了扎实的临床与科研基础。博士阶段,他经导师王正敏院士和李华伟教授联合推荐,于2010年赴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眼耳医院,在国际著名耳聋治疗专家Zheng-Yi Chen教授指导下,开展了4年的耳聋基因治疗等研究;2014年,与著名基因编辑专家David Liu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内耳感觉细胞基因编辑。2014年学成归国后,舒易来回院工作并深耕耳聋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转化。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5%的人患有致残性(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约2600万先天性耳聋患者。

每年,我国约有3万新生聋儿。听力障碍不仅仅意味着失聪,更常伴随着言语障碍。约60%的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已知的耳聋基因超过200多个,尚无任何临床治疗药物。舒易来团队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针对10余种耳聋致病基因,创新性运用基因置换、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多个耳聋模型上证明了基因治疗的疗效。

此次应用于临床的突破针对的是耳畸蛋白缺陷(OTOF耳聋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团队创新采用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递送系统,以基因置换策略,将正常的人源OTOF编码序列导入患者内耳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促使毛细胞能表达正常功能的耳畸蛋白,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听力和言语。

在此期间,该团队不断突破临床研发挑战,包括经反复摸索自主研发出一套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给药装置,为耳聋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多年探索,2022年,该团队开展了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成功纠正了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该成果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自然医学》等杂志,获《柳叶刀》同期述评,并入选封面导读,国际同行评论道“为耳聋治疗提供了范式转变,并为治疗其他形式的听力损失带来希望”“标志着基因治疗听觉障碍乃至更广泛疾病的新时代开启”。

这是全球第一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更是全球第一项双AAV载体的人体临床试验,解决了大基因递送的医学难题,为其他系统的疾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2022年12月,全球首例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完成

2023年,在比利时召开的第30届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上,舒易来系统性披露了该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这也是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在正式学术大会的首次发布。2024年,他又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年会主席团全体大会上介绍了最新进行的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数据。2024年10月,舒易来教授受邀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年会全体大会进一步分享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较长期随访结果和成年人治疗最新结果。

截至目前,该研究已顺利完成多名儿童和成人患者给药,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听力得到显著改善。首例患者治疗已达2年2个月,5名患者达1年半,10名随访时间超过1年,所有患者听力均持续稳定,言语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为先天性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基于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工作,2024年12月,舒易来医生团队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综述》发表题为《耳聋基因治疗:我们可以做更多》的评论文章,就目前耳聋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挑战与展望进行专题论述。文中提到如何更广泛、高效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和推广,如何进行其他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以覆盖更多类型的耳聋患者,并呼吁学术界、产业界、国家政府、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此次国际大会上,舒易来教授团队五位青年医生、学者在大会就最新成果进行专题报告或壁报展示,引发国际学界积极反馈。

不仅仅在先天性耳聋治疗。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仅约5%的罕见病存在有效治疗方法,更多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2024年12月,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筹)获批,舒易来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上海市首个省部级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室旨在攻克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在更多罕见病领域实现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好消息。”舒易来说。

相关文章

所谓“对等关税”严重影响全球医药供应链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严正声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5日电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近日就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一事发表声明。美东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绝大部分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康复用品等产品均受影
2025-04-05 11:44:00

今天,张桂梅带领师生祭奠先烈

清明节当天(4月4日),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全体师生齐聚华坪人民革命起义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2025-04-04 21:05:00

从科幻到现实!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加快步入民生领域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能够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借助设备发声。近日,湖北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加快步入民生领域。湖北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湖北发布的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分为三种:“侵入式脑机接口
2025-04-04 05:42:00

国际人士: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全球合作添信心、增活力

中国日报网4月3日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至2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民用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27%、64%、
2025-04-03 19:09:00

孤独症儿童长大成人后只能待家里吗?——大龄孤独症患者就业困境调查

来源:法治日报 编者按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简称)是以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主要表现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300万人。距1982年我国诊断首
2025-04-02 09:25:00

极氪科技集团3月销量40,715台 同比增长24.6%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智驾综合报道】4月1日消息,极氪科技集团发布3月销量40,715台,同比增长24.6%,环比增长30.2%,1-3月,极氪科技集团累计销量114,011台,同比增长21.1%。其中,旗下极氪品牌3月销量15,422台,领克品牌3月销量25,293台。领克900于3月25日开启预
2025-04-01 19:4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