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对美国的中小企业意味着什么?
《纽约时报》网站近期发布了一个美国厨用小工具企业负责人雷纳的文章,讲述加征关税对他业务的影响。

作者算了一笔账:厨用小工具这样的家居产品要确保产品成本是零售价格的20%到25%左右才能维持经营。比如,作者自己的产品是一款防止热油飞溅的小工具,它只有在自己将成本控制在5美元、销售价格控制在25美元时才可能有市场。
作者称,按上周四公布的新关税税率,自己产品的到岸价格已经上涨了50%,这意味着要维持公司的健康运营,产品的平均零售价要至少提高 5 美元。在作者看来,在食品、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价格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预算减少的当下,这一涨幅会使其业务面临更大危机。

当地时间2025年4月,纽约曼哈顿一杂货店内,人们正在购物(图自视觉中国)
作者说,亚洲的供应商是自己的唯一选择。因为美国本土生产的硅胶产品主要是工业或医疗用的小批量、高价值的组件,自己能从美国本土供应商获得的、最具竞争力的生产成本是每件产品20美元——这意味着他需要以80美元一个的价格销售这种防热油飞溅小工具,而这个价格根本不会有人买。
在作者看来,进口一个5美元的产品,能为美国经济注入数倍于这个数字的动能。因为终端零售价成本之间的差额,也是流向了美国人、美国公司和其他美国实体:比如电商平台的仓库工人与快递员,与自己一起开发新产品的自由设计师、为自己提供专利和商标保护的律师、市场销售合作方等等。
关税打乱了作者推出新产品的计划,因为关税导致该产品的零售价将比预计的高出30%,市场可能不会买账。作者称,这意味着自己合作的美国专利律师、美国公关公司以及美国自由设计师的工作也将处于待定状态。
作者称,进口商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价格来缓冲更高关税的打击的想法无知且脱离现实。亚洲工厂的利润很薄,他们无法承担太大的关税成本。可以肯定地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企业面临更薄的利润以及更长的销售周期,额外的关税就是这么被承担的。
在作者看来,美国政府将像他所销售的这样简单物品的生产重新投入国内的承诺,无异于“狂热的梦想”。因为即使是生产像硅胶厨具这样的简单产品,从无到有地创建整个供应链也是复杂的,需要修建新的化工厂来生产合适的硅胶,新的工厂来生产模具和模具制造设备,生产压力机以及工业机器人……

作者称,许多像自己公司那样的企业,等不了这么长时间了
在作者看来,要实现以上在美国生产的图景,需要有稳定的政策、巨大的投资,且能吸引不光有专业知识更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并且,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也需要数年才能实现上述情形。而许多像自己这样的小公司,“可能不会有那么长时间”了。
编译丨朱宛玲
签审丨苑听雷 康炘冬
责任编辑:朱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