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莫让“打卡”冲淡了审美的灵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3 10:33:00    

作者:黄阿忠

“打卡”是旅游的一个新名词。不知什么时候起,出门旅游到某一个景点、去一个村庄、一条繁华的文艺青年聚集地、一幢街道交错处的建筑,或是引人关注的某个历史景观、人文景观——比如说在镌刻了“天涯海角”四个大字的石头、比如说所谓的“网红”场所,站在那个地方摆个动作、拍个照,都称为“打卡”。

“打卡”实乃网络之时尚用语,差不多就是上班报个到。在一个景点,或是名人故居、或是山石老树、或是历史建筑等,大家像排队候车似的,一个接一个、三个接两个蜂拥而上拍照留影。而后做成三宫格、九宫格发朋友圈,其实不过是昭告天下到此一游,来过这里而已。这种排队拍照的过程、行为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内容。至于自然天地,古人留下的什么遗址、遗迹,历史给了你什么感动、收获,或许“打卡”者也根本没想过。

“打卡”现象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旅游、旅行?提出这个问题时一定有人笑我,干嘛那么认真呢?旅游么,玩玩呀、走过路过呀,何必要费脑去思考。当然对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必苛求,也许他说得也对,人应该活得轻松一点。然而如果能在轻松的旅程中,无论在见识、思想还是审美上都有收获、有启示,人生岂不更充实,更有意义?

其实,所谓“旅游”这档事早先也没有。以前工会组织的外出疗养、春游、秋游,还有结伴同行去逛街、看风景、零星凑数组团外出的等等,都可看作旅游。其他大多为出差、外调、采购、联系业务等等,顺便去某地看看,并游玩一下,这个大概也算作“旅游”。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最早的“旅游”是学校读书时的外出写生。这种写生,现在叫“深入生活”,后来又有一个词,叫作“采风”。我们这些画画的朋友,一直到现在还经常要去各地写生。我记得当年写生或者说是“旅游”,是背着被子、带着行装下去的。有一年组织我们写生,到公平路码头坐船去青岛,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蔚蓝色的海,激动之心难以言表。到了青岛一边写生一边游览,去八大关看西式洋楼,到起伏的街道看德国人造的教堂;画沿海层层叠叠的红顶房子,画黄昏海上泻下的一片霞光。那时没有“打卡”的概念,只是从这个点到那个点游览,也能算是“旅游”吧,然而收获却是巨大的。临毕业那年到山东牟平姜格庄大队体验、深入生活,与村民同吃、同睡、同下地劳动。然后写生、画画,最后去了山东牟平有名的崑嵛山,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外景拍摄地,景色特别好,那里也是写生最好的地方。如果说这也是“旅游”的话,那么就是现在所说的“深度游”吧。

对于文学艺术来说,生活是源泉。那些优秀的电影演员接到某部电影,会为角色的扮演到生活中去跌打滚爬,到烈日下晒,到冰天雪地去劳作,体验生活。一个画家为了创作,也一定要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去那里搜集素材、汲取山川之灵魂。从另外一个意义说,生活或许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旅游”,而不是“打卡”。

人生是一次深度游、成长是漫长的心路旅程。我想起了亚洲的两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莫言。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生活都非常艰苦,他们所经历的种种苦难,都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采风,是旅游的更进一步的说法。我想,采风这个词,或许是取之于先秦时代的《诗经》。《诗经》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风”也叫国风,包括“雅”“颂”,汇总了不同地区、地方的音乐、民歌、歌谣;并把那些流传于民间,跨度几百年的风情、风俗等采集、汇聚,编纂成《诗经》。那种采集,类似现在的采风,比如被誉为歌王的王洛宾在新疆采风,将流散于民间的风情、歌谣采集,创作出自己的音乐。

画画、写生、深入生活和采风也有相似。采风是将自己投身于生活,自然之中,把地域、风土、人情等各种变化所生成的练达思维、美学思想。

唐代诗人李贺外出,常带一锦囊,途中遇到好山、好水,又或有好句,便记于纸上投入囊中,差不多类似“采风”;苏东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一路“采风”途中所见、所遇,感慨而得名句、名篇;欧阳修下放滁州,在琅琊山写《醉翁亭记》,亦在游山之中,岂不是也为“采风”所得。

贡布里希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艺术家最终彻底绝念于把事物表现成我们眼见的样子,他们的面前将会展现多么伟大的前景。”这为我们到生活、自然中的“旅游”“采风”指明了方向。

他还说:“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这段话又深刻地阐述了写生的意义所在。

我忽然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

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无非就是一个这样的闪光之物,是时间浪花中的一个小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过,流入雾气蒙蒙且不确定的未来。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这两段话写得很空灵,我感觉仿佛是在写“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有灵魂的,让生命与山川沟通,汲天地之气去洗涤灵魂,让生活在自然中丰富多彩,不断生长。而“打卡”则是浮于表面的装饰。

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打卡”或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去风景点走一走,打个卡;到网红站点个卯,打个招呼。有时候,因为游览的时间比较紧,用一下“打卡”这道快餐也未尝不可。

(作者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10分钟直达地铁站,青岛“通学公交”让3000余名学生出行无忧

“以前每周五放学就像‘大迁徙’——拖着行李箱等公交或者走路去地铁站,路上车多人挤,现在校门口直接上车,10分钟到地铁站还能免费换乘,太省心了!”青岛卫生学校学生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乘车码。自2023年底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第四分公司推出“校园爱心接送”通学公交以来,这项服务已惠及3000余人次
2025-04-04 13:58:00

痛心!因公牺牲!吉林9人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08名民警因公牺牲他们无畏冲锋用生命守护万家灯火他们的名字值得永远铭记-END-内容来源 | 公安部新闻传媒新媒体编辑 | 徐珊珊内容复审丨王玉玮内容终审 | 赵 宇
2025-04-03 17:07:00

整治旅游乱象 护航“安心游越城”,绍兴越城开展旅游大巴车经营整治行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维为有力整治旅游行业乱象,进一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近日,绍兴市越城区文旅市场、交通运输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旅游大巴车经营联合检查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分别来到市区游客集中上车点和鲁迅故里、沈园景区停车场,对旅游包车、导游持证、团队行程等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场核查了
2025-04-03 16:32:00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4月3日5版新华社青岛4月1日电(记者 张武岳)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语言类大模型“欧拉”: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下,该大模型就可以进行与DeepSeek、ChatGPT等相似的“思考”过
2025-04-03 14:35:00

近2000名顶尖科学家发“SOS”公开信:美科学事业正被摧毁

据《科学美国人》、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3月31日,近2000名美国顶级科学家联名发布公开信,称美国研究界遭“恐惧的氛围”“摧毁”。 这封公开信署名者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成员,还包括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开信指出,签署人是作为个人而非其所在机构的代表发表意见。连同签名页
2025-04-02 13:27:00

突破5500亿元,青岛晒出蓝色成绩单

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
2025-04-02 06:1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