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宣布扩招,上名校会变容易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19:13:00    

名校要扩大招生了。

在继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分别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和“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在3月6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进一步明晰了今年的扩容方向:“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根据记者的梳理,截至3月12日晚,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至少16所“双一流”大学先后宣布增加今年本科的招生名额。

哪些“双一流”高校已宣布扩招?

3月2日,清华大学首先宣布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清华大学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披露的数据,去年该校共招收录取内地学生3500余人,这意味着今年清华大学的扩招幅度在4.3%左右。

同样宣布今年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的北京大学,扩招幅度为3.8%。根据北大近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该校本科阶段招收录取的内地学生,已至少连续3年都稳定在3910人上下。

而扩招幅度最大的,是中国农业大学。3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宣布,2025年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等学科领域,增加500名本科生名额,扩招幅度达到了13.6%。

除了以上16所大学外,也有一些“双一流”高校被指即将扩大今年的招生名额。例如《厦门日报》报道称,今年厦门大学的本科也将扩招,但具体增加名额需要等待教育部批复后公布。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一些高校提到近几年一直在持续扩招。

上海交通大学在3月5日表示,近年来该校一直“在‘小步快跑’,年均扩招近150人,主要集中在国家最紧缺的前沿学科”;南京大学则在题为《南京大学连续第四年扩大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规模》的消息中提到:“近三年南京大学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根据记者的梳理,在已宣布2025年本科扩招的16所“双一流”大学中,有7所本科招生规模至少在2024年已开始调整。

除此之外,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在内的多所“双一流”高校,都在2024年进行了本科扩招。

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郑栅洁也提到,2024年“双一流”高校已扩招了1.6万人。

面向AI等新技术扩招

不过,今年高校扩招也与往年有所差别。

除了扩招顶尖高校更多、整体扩招规模更大外,记者注意到,本轮名校扩招的生源,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中。

上海交通大学要“扩大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以及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武汉大学将“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电子科技大学的扩招会“重点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领域人才需求”。

这届考生,上名校变容易了吗?

在“双一流”高校密集宣布扩招后,记者也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声音,认为本轮扩招是“开闸放水”,会降低名校录取难度,甚至会催生学历泡沫:

《中国顶级大学集体“开闸放水”,这届考生赶上了近十年最大红利期!》

《扩招!2025届高考生赢麻了!今年绝对是最容易上大学的一年!》

但这些文章只看到了供给的增多,却忽视了需求也在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胡娟等人的梳理,2021年时,“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约为64万人。假定2022年和2023年招生规模变动不大的前提,那近两年3.6万人的扩招名额占整体的比例为5.6%。

但与此同时,从2021年到2024年,高考参考人数也从1078万人增长到了1342万人,增幅达24.5%。考虑到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受到了中职单招被纳入高考统计口径这一影响,用应届普通高中生人数做计算更为合理——从2021届的792.7万人增长到了2024届的905万人,增幅达14.2%。

针对本轮名校扩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分析,国内教育领域长期存在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当更多人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既能缓解个体焦虑,也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徐星说。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则提到,“优质本科扩容不是简单的数量扩招,而是通过增加高水平教育资源供给,缩小区域、校际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并进。”

记者也注意到近两年的“双一流”高校扩招中,包括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名额扩招数量较多,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考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概率。

不过,这轮高校招生扩招,至少短期内会对文科考生产生不利影响。多所知名高校都提出要着重发展新工科,例如综合强校复旦大学近期宣布“文科招生的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

相关文章

清明假日第一天,山东200家重点景区纳客247.3万人次

4月4日,清明节假日第一天。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15:00,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当日接待游客247.3万人次,营业收入1345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2%。当日全省16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6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截至当日16:0
2025-04-04 21:04:00

港股“上新”持续升温!境外投资机构缘何对港股态度积极

一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规模等指标明显增长,A股优质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意愿增加,港股“上新”持续升温。港交所数据显示,3月最后一周,又有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涵盖有色金属、消费等行业。这也使得,一季度在港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6家,同比增长33%。从行业分布看,消费、新能源汽车、医
2025-04-04 09:05:00

太铁增开67趟列车,预测清明假期旅客发送量将达158万人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4月3日,据“山西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国铁太原局于4月3日至7日启动清明假期运输方案,在开行高峰线列车的基础上,增开67趟临时旅客列车。据预测,5天的清明假期运输,国铁太原局管内旅客发送量将达158万人次,同比增长5.1%。省内太原、大同、运城等城市间及往返北京、西安等方向出行需
2025-04-03 17:48:00

今日,拥抱AI 点亮江夏,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正式启动!

今日,2025年4月1日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启动仪式在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赛事旨在以AI技术赋能江夏的历史人文、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及乡村振兴,激发高校学子的创新潜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人才“留夏”与产城融合发展。启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大赛的
2025-04-03 17:25:00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4月3日5版新华社青岛4月1日电(记者 张武岳)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语言类大模型“欧拉”: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下,该大模型就可以进行与DeepSeek、ChatGPT等相似的“思考”过
2025-04-03 14:35:00

创新推出“算力券”机制,长沙经开区赋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近日,长沙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人工智能产业、开源技术、机器人三个领域提出10项具体举措,通过一系列奖补措施,支持这些领域的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开区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积极响应湖南省关
2025-04-02 22:4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