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庆尚道等地发生大型山林火灾,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28日通报,截至当地时间28日6时,在本次东南部地区大型山林火灾中又有5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至此,在本次大型山火中受伤人数增至37人,死亡28人。


据初步统计,本次大型山火影响区域达到4.8万公顷,这是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受灾规模最大、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山火。
史上最大山火:异常气温与西北风推波助澜

据了解,虽然部分山火发生地区在27日晚至28日凌晨迎来了少量降水,但截至28日5时,仍有6处山火在持续燃烧。在本次山火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庆尚北道义城郡灭火率达到95%、安东市灭火率达到85%、盈德郡灭火率65%、英阳郡灭火率为76%、青松郡灭火率达到89%、庆尚南道山清郡和河东郡的灭火率为86%,平均灭火率为83%。
当地时间28日,共有126架直升机、近7000名人员、936台消防装备参与灭火工作。据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方面介绍,预计当天山火影响区域的瞬间最大风速达到每秒20米,而且空气比较干燥,气象条件不利于灭火工作,但政府将动员一切可用的资源,力争在当天扑灭各处主火。
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长高绮童25日表示,强风和干燥天气、烟雾浓重等不利的气象状况给灭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此次山火与近期韩国回暖导致的气温上升密切相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杰表示,自3月20日起,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等地气温迅速攀升,庆尚北道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飙升至22~26℃,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最高气温10℃以上。这种异常升温加剧了地表干燥,使植被水分大量流失,提高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芳也指出,韩国今年春季气温偏高,且降水偏少,空气湿度偏低,燃料干燥有利于火灾发生和蔓延。火灾前后,韩国经历了数日高温天气,且义城1月份的平均降水量通常为15.5毫米,但今年仅为7.4毫米。2月份的降水量更少,仅为4.8毫米,而历史平均值为22.6毫米。此外,21日后,韩国东南部出现了强劲的西北风,风速高达10米/秒至15米/秒,形成“风助火势”的极端条件。
马杰表示,前期韩国受北方暖高压系统稳定控制,气温升高、天气晴朗干燥,暖湿气流下沉,气温上升,空气干燥且风速大,加之碰到山脉,焚风效应增强,助推了山火的爆发与蔓延。

风云三号D星火情监测图(2025年3月23日)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风云三号D星火情监测多通道合成图(2025年3月22日至24日)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报道,截至24日,韩国今年共发生234起山火。这与韩国受暖高压系统控制有关,强烈的回暖天气造成了气温偏高、空气干燥,加之春季环流波动带来的大风。此外,春季的农事活动可能是潜在诱因,韩国初步调查显示,此次火灾由割草机火花引发。
文明之殇:千年古刹已被焚毁 世界遗产危在旦夕
3月25日,韩国国家遗产厅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国家遗产灾难危机警报,因近日多处山火威胁到了古建筑和世界文化遗产。
据报道,火势最猛烈的庆尚北道义城地区,大火烧毁了始建于公元681年的千年古刹孤云寺。该寺的大雄殿、三圣阁、两座僧舍以及供养间等六座建筑全部焚毁,所幸僧侣们在火灾发生前抢救出多件文物并转移至博物馆。据了解,孤云寺建于公元681年,是韩国新罗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千年古刹孤云寺被蔓延的山火完全烧毁。图源 央视新闻

图源 央视新闻
此外,山火正在逼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庆尚北道安东市“河回村”及其附近的屏山书院。韩国文化遗产厅官员表示:“当前火线距河回村约8公里”,已调集消防车辆和数十名消防员严阵以待,并通过周边区域喷水作业构筑防火隔离带。
灾民怒火难平:李在明视察被袭
韩国各地方政府已向受灾区域附近居民发出紧急避难令。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已连续两天前往遭受大规模山火袭击的庆尚北道地区视察灾情。他26日前往安东市受灾者避难所慰问居民,并强调应尽快提供住房支援。27日又探访了因山林火灾受损的庆尚北道义城郡孤云寺和受灾者避难所。
据报道,当时李在明走出避难所,和志愿者打招呼,一名身着黑衣的路人用外衣猛击李在明的上身和脸,随即被安保人员拦下。李在明未受伤。据了解,袭击者是山火中受灾的灾民。
韩国代总统、国务总理韩德洙26日表示,山火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超出预测。政府将动员所有人力和物力,全力扑灭山火,政府还将通过行政和财政支持向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助。“非法焚烧行为”是引发山火的主要原因,将对此行为采取严格措施。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气象报、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