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的春寒,难挡建设者奋进的脚步,中车大连公司旅顺基地正分秒必争打响首季攻坚战。
3月16日,公司车间里,焊接机器人的手臂舞动,迸发出璀璨的光弧;数字化生产线如同高速列车,全速运转。在这片轨道交通装备创新高地上,从传统电力机车到环保型内燃机车,再到代表绿色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机车,8款机车同步推进,紧锣密鼓进行总装工序。
在机车总装六工位,工位长刘成果正专注地指挥着FXN3C型机车主发电机的安装。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这批新车将用于国家铁路,担当货运牵引任务。”
FXN3C型机车是我国首款满足Tier3排放标准的内燃机车,专为严苛环境设计。主发电机的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机车的使用寿命和整体运行状态。刘成果介绍:“我们优化了柴油机的空气滤清系统,提升了器件的防尘等级,强化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还对空气制动管路进行了防寒设计。风沙、极寒、极高温,这些恶劣的环境,都挡不住FXN3C型机车的步伐。”
这款机车搭载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和高原专用增压系统,动力性能提升15%,氮氧化物排放却降低了40%。刘成果说:“这些新技术,让机车在-40℃的环境中也能稳定运行,为我国西部能源运输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新能源机车生产线总装十工位上,1000kW内电机车正在坐轮。工位长胡彦明指着眼前的机车说:“这15台新能源机车,都是为钢铁企业量身定制的。它们低排放、低噪声,能无缝适配厂区的短途运输和环保升级需求。”
中车大连公司专注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动机和动力电池应用技术,已构建起涵盖纯电、混合动力、氢能源的完整新能源产品矩阵。胡彦明自豪地说:“我们的新能源机车,已经覆盖港口、矿山、冶金等十余个行业领域,成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
不远处,中老铁路订购的第五列“澜沧号”动车组正在进行最后的生产冲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调试专家张如意已经做好准备。“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澜沧号’动车组已经成为老挝民众跨域出行的首选。中老铁路增购咱基地生产的动车组,我们要保证动车组零缺陷出厂,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他抚摸着动车组的外壳,眼中闪烁着光芒。
与此同时,中车大连公司生产的3台出口尼日利亚的CKD2型机车已经全部完成。它们将远赴非洲,为尼日利亚的铁路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当下,一季度收官在即,中车大连公司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持续深耕绿色智造赛道。从内燃机车的环境适应性突破,到新能源技术的多场景应用,企业正通过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构建,加快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 王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