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3月7日消息,2025年,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武汉大学,此前也有高校官宣扩大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武汉大学: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等微专业
近年来, 武汉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构建新质学科集群。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机器人系。

2020年以来,学校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密码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慧水利、智能建造等新兴交叉专业。
2025年,学校还将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数智创新、机器人设计、文化数字化等微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助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同时,武汉大学牵头成立“全国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联盟”,推出“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和“珞珈在线AI智慧教学中心”,训练学生运用真数据、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多所高校官宣扩招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随着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AI)”相关领域引发全社会的关注。除了武汉大学,国内已有高校同样官宣扩招。
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2025年,学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目前,学校首批建设357门AI课程,新立项建设168门AI课程及15个跨学科AI微专业。另外,学校首次推出高校AI教育教学使用规范,引导师生树立AI伦理意识与行为自觉,开展规范有效的人机协作,促进AI在高等教育领域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清华大学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据悉,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将汇聚清华优势学科资源,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中的驱动作用,立足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范式,以培养具有深厚人工智能素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突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发布消息,学校将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目前学校已拥有“神农”“丰登”“孺子牛”等大模型,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