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唐边塞诗的“书剑精神”——《追随唐人走天涯》略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3 05:44:00    

【著书者说】

作者:吴淑玲(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者按

学者吴淑玲《追随唐人走天涯: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研究》一书,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探寻唐代边域书写内容、方式与审美之特征的专著。学者陈尚君认为,这本书参阅大量史学论著,又对全部今存唐诗之交涉内容作了充分排比与解读,是这一研究领域“有拓荒意义的力作”。学者詹福瑞认为,作者将目光拓展至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四个方向,不仅关涉军政内容,还广涉自然山川、风俗民情等,与以往唐边塞诗研究相比有了较大拓展。本版今日约请吴淑玲撰文,介绍其著作,并为读者解析唐边塞诗书写的精神之一——“书剑精神”。

《追随唐人走天涯: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研究》 吴淑玲 著 中华书局

在唐代,从中原走向边域的诗人很多。其中有从军、入幕、出使的文人,如骆宾王、苏味道、王维、高适、岑参等,还有一批贬谪、边游的文人,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王之涣、李白等。他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了人生和心路历程,为后人留下了生动的诗歌。

《追随唐人走天涯: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研究》一书,便是以驿路诗歌为突破点,研究唐代驿路诗歌在边域书写内容、方式、审美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意义和价值。书中将唐代边域书写的审美特征总结为“风物描写的磅礴雄浑之美”“书剑精神的阳刚劲健之美”“生命感受的悲壮苍凉之美”“逐臣内心的哀婉感伤之美”四种类型。

何为“书剑精神”?古代士人素来尊崇两物:书与剑。书,是博学、进取精神的代表。剑,被誉为“百兵之君”,有事功、尊贵、勇毅等多重意涵。除了读书获取功名,“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也是唐代士人的理想。书剑精神的实质,是积极进取、刚强勇毅,敢于承担责任。期待人生文武双成,反映在诗坛,则体现在“书”与“剑”并重。唐诗的边域书写也不例外,其“书剑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报国

唐代诗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热情很高。在走向边域建功立业的路途上,唐人写下了或鼓励自己或鼓励友人的诗歌。

以诗励志的,有骆宾王的“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宿温城望军营》),以班超、霍去病为师,表达希望建一番伟业的决心。高适的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塞上》),目标则更为具体,此外,他也表达了“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塞下曲》)的愿望。岑参既高歌“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的忠义,也并不忌讳“功名祗向马上取”(《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追求。在他们这里,报国和追求个人功业并不矛盾。在他们的诗歌里,充溢着保家卫国的热情,也昂扬着建功立业的愿望。

以诗励友的诗歌也很多,如陈子昂写下“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送魏大从军》)赠魏大,鼓励他建立堪比窦宪勒名燕然山的功业;孟浩然虽慨叹陈七“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更鼓励他“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送陈七赴西军》);王维鼓励刘司直“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送刘司直赴安西》)。这些诗句满怀豪情,在鼓励他人勇往直前的同时,也隐含着诗作者对戍边的态度,展现出唐代文人豪迈奔放的独特气质。

王维《雪山行旅图》(局部) 宋人仿作 故宫博物院藏

克困苦

遥远的边域,没有中原腹地的繁华,没有承欢膝下,有的只是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金戈铁马甚至生死鏖战,其中的艰难困苦,常人难以想象。走向边域的唐人写下诗歌,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淬炼出忠勇、侠义的人格。

在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一诗中,刘单放弃了文章事业,“中岁学兵符”,参佐幕府,明知安西“赤亭多飘风”“地上多髑髅”,还是以慷慨激昂的姿态西行,锻炼出“其锋利如霜”的本领。韦应物《赠孙征赴云中》里的孙征,是一位“百战曾夸陇上儿”的勇士,面对“寒风动地气苍芒”的严酷环境,勇毅前行,“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将剑锋直指阴山之外。李希仲《蓟北行二首》明知打仗就是“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还是豪迈地表示“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这种摒弃了风花雪月,代之以疾风大雪的生活,在唐代驿路边域诗歌里俯拾即是。在诗人笔下,艰难困苦并没有导致远行者情绪低沉,反而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张籍《征西将》)的生活中,视艰难困苦为人生中的砥砺。

尽管边域的风不再轻柔、草不再微弱、雪不再轻盈,但正是这种凛冽,成为人才施展本领的沙场。诗人们将严酷的自然作为边域生活的底色,尽情歌颂。典型作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奇姿杰出,而风骨浑劲”。除了岑参之外,很多驿路诗也笔力劲健,如“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陶翰《燕歌行》)、“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皇甫冉《送王相公之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愁”(张继《奉送王相公赴幽州》)等。

达无畏

走向边域的唐人,深知边域环境艰苦、生命脆弱,但他们胸中有书剑精神,就不会悲戚,而是在诗歌中写下生命的豪迈与洒脱。

沙场征战,常常是“战士军前半死生”(高适《燕歌行》)。战争如此危险和残酷,生命既脆弱又渺小,但戍边是将士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生死无常,边关将士没有逃避,也不肯示弱,而是清醒又洒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并非“醉”,而是面对死亡时的洒脱,也是向死而生、豁达无畏的境界。边域书写中,这类诗句还有很多,如王建笔下的故人,遇到敌情就“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战罢便“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塞上逢故人》);贯休诗中的征人,明知“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但依然“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古出塞曲》)。这些诗句豪情歌唱操刀舞剑,大笔勾勒喝酒吃肉,刻画出边关将士的粗犷豪放、率意洒脱,也反映出他们珍惜当下、快意人生的态度。

骆宾王《军中登城楼》 【明】 林之盛 书

边疆苦战,常不能生还,但唐人依然能毫不犹豫地走向边疆。其中,除了府兵制度的要求外,也有唐人对人生价值的抉择。他们是大唐男儿,“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燕歌行》),就应该有一种闯荡精神;他们深刻理解走向边庭可能会牺牲,便高唱“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在他们看来,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没有价值,所以他们才能意气风发、毫无畏惧,在保家卫国时笑对牺牲,在超越生死的路途上传达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怀幽叹

仗剑赴边关的唐人,虽然能不顾性命,但也有人之常情。他们也会思恋家乡,也有君恩之盼。当这些常人之思被漠视、被忽略时,他们也难免会有牢骚和幽叹。

戍边将士将青春岁月甚至生命交付给风沙与战火,理应获得尊重与关切,但唐代戍边士卒却容易被忽视。王之涣那句著名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笔者以为,隐含着帝王之恩泽也“不度玉门关”之意,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因为清醒地认识到“怨”亦无用。这样的诗句,在驿路唐诗的边域书写中也不难寻,如“古戍烟尘满,边庭人事空”(骆宾王《边夜有怀》)、“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二首》)、“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寥廓”等(于濆《边游录戍卒言》),无不揭示着统治者对征人的冷漠。“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卢肇《杨柳枝》),其实,只要满足这微小的期望,他们就会无怨无悔地奔赴边关,只是,他们的愿望常年被抛荒置野。积累了无数的盼望与失望,诗中有抱怨,也是可以理解、值得同情的。

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故乡,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血脉印痕,而走向边域,往往是久戍不归、死生未卜。因此,驿路边域诗歌往往也萦绕着思乡恋家的柔情。“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在《晚度天山有怀京邑》一诗中,骆宾王这样表达其归乡的热望;“万里发辽阳,处处问家乡”,王建《远征归》里已在归乡途中的士卒,思乡竟如此热切;李益在夜上受降城时,听闻笛声,写下“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句(《夜上受降城闻笛》)。在思乡的情绪里,唐人的生命价值如此矛盾,他们要勇担责任,但更渴盼亲情的慰藉,他们想建功立业,却又感慨身埋黄土,这是血肉之躯面对残酷战争的真实心声。

要之,唐人忘不了书,更忘不了剑,以至于他们赞美人的成功时常以书剑为喻,如“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陈子昂《送别出塞》),“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重经昭陵》),“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窦巩《经窦车骑故城》)。他们伤感人的失落,也以书剑作比,如“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自洛之越》),“糟浆闻渐足,书剑讶无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久别羁孤成潦倒,回看书剑更苍黄”(罗邺《冬夕江上言事五首》)。在以书剑作比人生的文化氛围里,唐诗边域书写也仗剑高歌、豪情壮志,将书剑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面对苍茫的路途、狞厉的自然、陌生的环境,唐人始终充溢着功业理想,无畏无惧,向死而生。在生命随时会失去的悲哀里、在远离乡土和亲人的孤独中、在被遗忘甚至被抛弃的处境中,仍然坚强地走向杀敌的方向,让后世读者如我,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悲壮之美。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3日 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有话“漫”说丨AI“复活”599元!是科技慰藉还是伦理越界?

在这个着急的时代,让我们有话“漫”说。四川观察、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有话“漫”说》专栏上线,每周“漫”话你最关注的时事热点。清明期间,某科技公司明码标价、推出的“AI数字逝者”服务,引发争议。上传几张照片,就能“复活”逝者、通话聊天,表面上提供情感慰藉,实则有“越界”生命伦理的嫌疑。心理学专家直接开
2025-04-03 19:13:00

芙蓉区、天心区人武部联合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陆吉涛 李尔熵)清明前夕,湖南革命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芙蓉区人武部与天心区人武部联合街道专武干部、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兴趣社团学生共100余人,在此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国防意识。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
2025-04-03 19:12:00

外卖骑手刘应强的最后一单:托起一条生命留下半个“冷”包子 丨川网原创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余开洋 乐怡稼 摄影报道绵阳芙蓉溪畔,44岁外卖骑手刘应强的电瓶车静静停靠,车把手上还挂着他吃剩下的半块包子。谁能想到,这竟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生活印记。3月27日凌晨4点,芙蓉溪夜色如墨,冰冷的河水泛着幽光。“有人落水了!”闻讯赶来的刘应强,纵身一跃,完
2025-04-02 20:46:00

长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4月2日,市委书记张恩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研究全市生态环保、“十五五”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要
2025-04-02 19:19:00

锐评|染黄毛戴金链?鲁迅形象岂能被文创“毁容”

“迅哥儿带你去挣钱”冰箱贴,“黄毛迅哥儿”、鲁迅戴金项链的手办,油炸臭豆腐造型的鲁迅绒毛玩具……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电商平台上有些文化创意产品无底线调侃鲁迅。鲁迅长孙周令飞斥责称,破坏鲁迅形象的文创品“简直是恶搞”。 作为现代文学的巨匠,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在他的文字里,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有
2025-04-02 16:25:00

【光明论坛】聚焦主题、简约务实组织好学习教育

【光明论坛】作者:完颜平(纪检监察工作者)全国两会刚一结束,党中央就在全党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叮嘱:“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党中央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聚焦主题、简约务实地组织好学习教育,不要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本身
2025-04-02 09:4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