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关村论坛年会“机器人服务小分队”的台前幕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8:55: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依伦)每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在今年的年会现场,多款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或变身咖啡师、或与观众下象棋、或演奏乐器。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妮娅”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情绪识别算法与观众对话;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加速 T1”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通研”)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咨询台“迎宾”的机器人“妮娅”向与会嘉宾招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主任葛志杰介绍,年会组织了机器人科技办会“服务小分队”,围绕会议服务全流程,策划了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5类应用场景,组织了来自全国的上百台智能机器人为参会嘉宾提供服务,营造了机器人无处不在的科技氛围,多款人形机器人成为参会嘉宾争相合影的对象。

让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表演,难度有多大?乐聚通研总经理柯真东说,机器人既要刚柔并济地转身推掌,又要做到单脚站立等复杂全身舞蹈动作,一方面要有来自算法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机器人本体性能、批量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提出了挑战。

3月27日,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机器人秀环节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它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可以类比人类演员举着哑铃跳舞。”柯真东说,“夸父”的手臂具备实际作业能力,负载可达5公斤,自重超过10公斤。得益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前提出的控制框架CDM-MPC(基于质心动力学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各部位的运动紧密配合。“夸父”团队历经百余次训练和测试迭代,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动作训练,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秀。

3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调试夸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乐聚通研的工作人员吴嘉阳参与了机器人群控的调度工作,此次活动中的团队凝聚力令他感触颇深。“在前期准备的测试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团队成员马上着手修复,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就可以解决。经过本次演出活动,我们团队的协作性和凝聚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说。

加速进化的CEO程昊介绍,他们在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加速 T1”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承担起四大任务:在开幕式科技秀上,8台“加速 T1”机器人整齐列队,通过大角度斜坡登上主讲台,展示机械舞、集体俯卧撑等高难度动作,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展馆内,它持续开展足球赛、特技表演。在迎宾环节中,它通过语音交互,为各国嘉宾提供智能引导服务。它还在已召开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化身主持人,一同发布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3月27日,与会嘉宾与一款加速T1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程昊提到,针对机器人数量需求大的困难,团队优先向论坛交付了十几台机器人;围绕开幕式舞蹈技术难题,团队组织大量研发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争分夺秒开发舞蹈动作,紧密对接导演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最终零失误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感觉这一波热度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但跟后面大的机会比,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机会”,他笑着说。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观看一款名为“加速T1”的机器人踢足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科技办会不仅体现在开幕式上,还体现在论坛的各个角落。“‘小关咖啡’店铺,由机器人担任咖啡师和售卖员,2天为400余位嘉宾提供了个性化饮品服务。”葛志杰介绍,“在入口咨询台放置的‘妮娅’实现了丰富的类人微表情、与语音同步的唇部动作及更真实的交互行为,能够根据声音来源方向自动转向嘉宾,接入智谱大模型,日均生成互动内容2000余条。”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小关”的人形机器人向与会嘉宾招手(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想将来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家庭陪伴、医护康养等服务。”葛志杰说。

相关文章

每一个奋斗者心中都有一条“红旗渠”

面对困难,您选择苦熬还是苦干?1959年,太行山有一群人面对河流干涸,水库见底,吃水困难他们摔杯为号,大吼一声:“苦熬熬不到头,苦干才有出路!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他们心中暗暗下定“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历时10年用双手在太行绝壁上“抠”出一条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世代缺水的问题成为了历史4
2025-04-05 14:33:00

当消费遇上AI|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应用加速:渗透率仍较低,核心瓶颈待破

“今年1~2月,我们在全球几个销售区域的机器人订单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同比(去年1至2月)增长超过100%。”3月中旬,汇川技术(300124.SZ)(下称:汇川)机器人产品线总裁陈贵顺在公司总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布局全球多个销售区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大模型的发展以及制
2025-04-04 19:24:00

北京将打造3万名高技能家政人员队伍

原标题:北京将打造3万名高技能家政人员队伍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扩大家政服务人员有效供给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坚持“政府引导、品牌示范、市场运作”的原则,从畅通家政劳务输转渠道、健全家政服务培训机制、支持家政企业品牌化发展、发挥
2025-04-04 09:22:00

“永远不要放弃勇气与希望”,《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上演

横贯舞台的断壁残垣将观众席一分为二,相向而坐的观众与舞台中央的演员共同被包裹在战时废墟的意象中。4月3日,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用沉浸式的舞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观演界限,让观众共同参与到演出情境中。这部由俄罗斯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经典剧作,将三位青年跨越十七年的
2025-04-03 19:35:00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4月3日5版新华社青岛4月1日电(记者 张武岳)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语言类大模型“欧拉”: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下,该大模型就可以进行与DeepSeek、ChatGPT等相似的“思考”过
2025-04-03 14:35:00

茅奖IP如何“一鱼多吃”?专家热议《北上》的多渠道改编经验

“文学与艺术的双向赋能——茅奖IP《北上》的多渠道改编”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5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北上》是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2025-04-03 12:4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