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舞台的断壁残垣将观众席一分为二,相向而坐的观众与舞台中央的演员共同被包裹在战时废墟的意象中。4月3日,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用沉浸式的舞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观演界限,让观众共同参与到演出情境中。

这部由俄罗斯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经典剧作,将三位青年跨越十七年的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他们曾在列宁格勒的炮火中相遇取暖,又在时代洪流中分离、重逢,带着战争创伤的三个年轻人,在感情选择、事业起伏与生活困顿中,经历了内心的迷茫与彷徨,最终勇敢地找到了未来的方向。虽然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但作品中蕴涵着成长、理想、情感、家庭等许多跨越时代的现实主题。导演林丛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融入整部作品之中,既直面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又通过人物的成长传递出温暖与希望。

第五轮排演,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依旧保持着对艺术精进的执着追求。本轮演出中,王佳骏、陈红旭、石云鹏三位主演将创作重心聚焦于表演细节的深度挖掘。“初期为了快速建立人物关系,我们曾对台词稍作处理。”导演林丛表示,“但随着对剧本理解的深入,现在反而要回归原作的质朴表达。作者的笔触非常平实,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和华丽优美的辞藻,但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对话,实则暗涌着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通过反复推敲每句台词的潜在意蕴,演员们不断调整语言和肢体的表达方式,将深藏在台词深处的丰富情感外化出来。

尽管演员对文本的熟悉度逐年递增,主创团队仍坚持保持最初的陌生感,回归人物的心理脉络,通过重新审视角色行为动机,找到更多的表达可能性。饰演丽卡的陈红旭说道,之前大家在解读人物关系的时候,一直在试图探讨一个问题——我们的婚姻,是应该找一个爱的人,还是一个合适的人?但这轮演出的时候,饰演列昂尼吉克的石云鹏突然提到《雷雨》中周冲说到对四凤的爱时说:“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他启发了几个年轻人——这一轮演出中,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考虑自己,而是在为彼此考虑。正如马拉特的扮演者王佳骏说的:“五年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成熟了,而人物永远在青春时代轮回。我们不断赋予角色新的解读。就像马拉特剧中说的那样,‘在临死前一天,重新开始生活也不晚。’我们会永远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去表演。”

自2021年首演以来,《我可怜的马拉特》便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认可,更有不少“铁粉”每年前来重刷。每一次观演,对观众和演员而言,都是以当下的人生体验,领悟剧中人物在爱情与友情、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抉择困境。本剧现场观演的说明书,被做成了一封信的样子,有观众收集了每一轮演出的说明书,称之为“写给自己青春的信”。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作品的重新上演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观众能以现代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个时代,思索战争对个体造成的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并在其中寻找到勇气与希望。
该剧将上演至4月14日。
(摄影:李春光)
《我可怜的马拉特》

编剧
阿·尼·阿尔布卓夫【俄罗斯】
译者
白嗣宏
导演
林丛
舞美设计
曾力 王威
灯光设计
孟彬
造型设计
英姝
效果设计
郑晨
本轮演出演员
王佳骏、陈红旭、石云鹏
剧情简介
我们相遇于1942年的列宁格勒,
炮火中的废墟有一轮温暖的夕阳;
我们依偎于那年寒冬的暖炉,
胃里空无一物,心中却满含希望;
我们告别于奔赴战场的年纪,
嘴里哼唱的情歌未竟,胸中复仇的火焰高昂;
我们重逢于1946年的春天,
空气中流淌着和平的味道,需要压抑的是情感的激荡;
可怜的马拉特,
十余年的等待默默承受,心中的情意从未彷徨;
可怜的幸存的我们啊,
激情被生活磨灭的时候,该如何唤起心中的理想?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3日-4月14日(周二休息)晚7:30
演出地点: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票价:280元、120元
学生票价:60元(凭本人学生证入场)
(分区不对号,由场务员指引入座)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人艺票务中心”服务号,进行微信购票
温馨提示
1.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于18:45开始检票入场。
2.《我可怜的马拉特》演出时长约150分钟(以现场为准)。
3.《我可怜的马拉特》座位数170张。
4.《我可怜的马拉特》4月3日场次有媒体摄影摄像安排,请购票观众理解支持。
5. 购票时请选择官方认证票务渠道,避免影响观演体验。
请关注北京人艺官方账号
北京人艺官方微信
北京人艺官方微博
北京人艺官方视频号

北京人艺官方抖音号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