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老话讲得好,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家有千金,不如薄艺随身。朴素的话语却道出了技能的本质,即让人拥有“被需要”的价值,拥有长久的工作机会,拥有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即使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被社会奉为圭臬。
在现代社会,“技能”的作用和价值,就更不一般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无数技能人才来支撑;多元的社会服务业良性运转,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保障,也需要无数技能人才来保驾护航;来解决“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更离不开“技能”二字。
“授人以渔”的现代版打开方式,让“技能”成为更多人安身立命的保障,更好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前提条件,都可以归为一点——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可以说,这是“破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岗不匹配的现实困境得到相应的缓解,也能一定程度上纾解“有人没活干”与“有活没人干”的就业矛盾,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打下“好底子”。
每年的全国两会,如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都是很多代表、委员关切的议题,今年也不例外。在大家的建议中,“激励”是一个高频词,有全国人大代表直言道,高技能人才不会从天而降,要给够激励。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提法,是相契合的。
让技高者得,一些地方在这方面有了不错的探索实践。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杭州无论你是快递员、足浴师,还是维修工、面点师、导游,都有机会评上人才,拿到人才补贴。这几年,一线职业技能人才拿到杭州百万补贴的新闻,经常刷屏,让人羡慕不已。这给出的不只是真金白银,还有技能人才的尊严、出路和奔头,实现的是对“技能价值”的更好衡量和彰显。
每一个激励技能人才的制度和政策落地,都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导向作用”。能让社会上的更多人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现象,技能人才同样可以拥有出彩的人生。“学习技能、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也随之更加浓烈。
倘若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有高薪,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未来,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打破“职业教育=差”的传统刻板成见,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多的尊重,更多的资源倾斜,拥有更上扬的发展路径,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看见职业教育的康庄大道,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
工匠精神,绝不是空洞无物、虚无缥缈的,其存在于每一个技能者精益求精的坚守中、爱岗敬业的热忱中,彰显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在支撑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也有着不凡的价值和意义。而让技高者得,让技能人才有尊严、有出路、有奔头的一切探索和努力,都会使工匠精神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并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就像一束光,更好地照耀前进之路。
潮新闻评论员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