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有关情况。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工作方案》突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内容,显示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凌激表示,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先后批准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为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试点的工作效率,此次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而是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此外,还将把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和前11个试点省市一起,覆盖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形成我国当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区域代表性格局。同时,将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和促进服务消费统筹推进,提升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水平,助力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
一是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开放。比如,在电信领域,试点任务中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在海南支持博鳌乐成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展进口使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先行先试。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此外,还在赋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提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试点任务。
二是完善要素保障方面,围绕着过境免签、永久居留、支付便利、执业资格认可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试点任务,以便利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在华从业执业;同时围绕涉外仲裁、律师执业、国际司法合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强化法治保障,有序开展涉外法律业务。
三是规则、规范相通相容方面,在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商用密码等重要业务领域,不断完善基础规范;在碳排放、碳足迹管理、跨境货物联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数字身份、电子发票等方面推动境内外管理规范相通相容等。
四是加强风险防控协同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会上表示,《工作方案》体现四大亮点:
一是聚焦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有效投资、扩大自主开放等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二是突出重点,提高制度型开放效能。在分类梳理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条款的基础上,《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相关规则在具体产业领域的适用性转化、规则标准的主动建设等内容。
三是问题导向,提升试点任务的针对性。《工作方案》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提出150余项试点任务,其中多数来源于经营主体日常经营、跨境投资等活动的实际需要。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试点任务。结合试点地区的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实事求是分类推进试点任务,既鼓励地方发挥改革积极性,在优势领域先行先试,同时也指导地方在具体任务、实施路径等方面形成错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探索,促进创新成果的互补互鉴和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