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何以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合肥跻身“双万城市”16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1 20:57:00    

安徽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正式迈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至此,合肥正式成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双万城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印象中的安徽及合肥在长三角地区显得较为“边缘”,特色“模糊”,在国家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中,合肥凭何实现“突围”?又将给大湾区与长三角在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竞争中,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

近三年累计增加超50万人

近年来,合肥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合肥市净增常住人口分别为9.5万人、16.9万人和21.9万人。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比2023年末增加14.9万人,近三年累计增加超50万人,达53.7万人。

从人口结构看,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6.38%,接近九成,高于全国、全省19.38和23.81个百分点,在省会城市中排在靠前位置。

随着合肥的“入围”,我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增至18个,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合肥。

经济的表现也同样抢眼,2024年,合肥GDP为13507.7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位居万亿GDP城市之首。

至此,合肥成为全国第16座同时实现“万亿GDP”与“千万人口”双指标的核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南京之后的第四座“双万城市”。

从战略“边缘”到“科创”鲜明标签

资料显示,合肥第一波人口扩张,来源于三分巢湖带来的直接增量。2011年,合肥与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得到4380平方公里土地,并直接带来206万人口增量。

一次性增量过后,2012年到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从757.2万人增长到1000.2万,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加速,近三年累计增加超过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外地来肥的迁移人口。

数据显示,在2024年净增常住人口中,迁移来肥人口达到13.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87.9%,占比近九成。

这些人为何而来?合肥的吸引力在哪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合肥及安徽的鲜明标签,“如果说郑州是交通枢纽、武汉是九省通衢,那么合肥是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省会到科创枢纽的转变。”

近几年,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合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创近3年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以及芯片、集成电路等行业,已经形成紧密扎实的集群,具备引领性。

石智雷认为,合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政策导向的把握和发力都很精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相比,合肥给外界的印象有些“模糊”。

实际上,合肥很早就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确定了朝东发展的思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域发展红利。但是,长期以来,“安徽又似乎是处在区域发展和战略定位的边缘地带。”石智雷说。

他认为,在国家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过程中,合肥能够坚持把握住真正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能够实现这一轮突围的关键。

既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

更多的人口对合肥意味着什么?石智雷认为,人口要素有两种属性,既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产业的转移与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劳动力聚集之后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高素质人才来了以后,当其有生活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时候,就会带动服务业、零售业的发展,比如餐饮、家政等千行百业。”石智雷表示,以人口为撬动,能够带动工业及服务业发展,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盘活整盘棋。”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1%,创近3年同期新高。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首破5千亿元、达到5167.74亿元,增长4.0%。

从就业情况来看,2024年,合肥城镇新增就业21.43万人。与其经济总量接近的济南,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21.59万人,二者十分接近。

人口正从大湾区“流回”长三角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城市是武汉,2022年为长沙,2023年为合肥。而此前的2010年至2020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多为广州、深圳、杭州等。

石智雷所掌握的数据支持了上述内容。据他介绍,中部省份曾是人口流出大省,湖北、湖南等地的人口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但是在过去10至15年间,迁移发生了改变,人口开始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分析原因,石智雷表示,从2009年全球次贷危机开始,掀起了新一轮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来说,表现为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出口受阻等。

受到大背景变化的影响,东部沿海产业开始向内陆转移,人口也随产业迁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迁移人口素质更高,多为文化程度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的劳动力。

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石智雷认为,在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中,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原来的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并且还辐射到长三角及其更大的区域范围。

石智雷告诉记者,经济增长有两种效应,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目前,长三角的虹吸效应已经基本完成,扩散效应更为明显。比如,从上海扩散到苏锡常、南京和安徽部分区域,“这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石智雷说。

未来长三角与大湾区的竞争将会如何?石智雷认为,在当前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竞争中,从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合肥的整体表现来看,长三角展现出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更多优势。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文章

上海二十冶申请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专利,防止顶板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

金融界2025年4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754571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其中的方法包括: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对楼顶基层进行预
2025-04-05 13:14:00

汇聚爱心力量,携手共筑孤独症儿童美好未来

近日,一场名为“新”“星”相印 爱满苏河的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主题公益活动在普陀举行。长期以来,在普陀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区新联会一直十分关注“星宝”成长,通过在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设立“星公益”专项基金、成立“星联·心”公益咖啡吧以及开展各种星宝关爱活动等,诠释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和担当
2025-04-05 10:34:00

清明假日第一天,山东200家重点景区纳客247.3万人次

4月4日,清明节假日第一天。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15:00,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当日接待游客247.3万人次,营业收入1345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2%。当日全省16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6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截至当日16:0
2025-04-04 21:04:00

上海、南京近乎同时召开重磅大会,什么信号?

来源:市场资讯作 者:正风最近几天,长三角的两个重要城市接连召开了两场极为重磅的大会,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是3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二是3月26日在南京召开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从命名就能看出,两场会议均涉及了投资促进的议题,具体内容上也都涉及到了
2025-04-04 13:00:00

楼市怎么走?年报季,房企大佬们给出了最新判断!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实现明显增长,市场“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据中指院统计,2025年一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延续修复态势,尤其是3月以来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回升,多个核心城市迎来“小阳春”行情,市场延续修复态势。在供给缩量与销售修复推动
2025-04-03 23:15:00

华大九天拟定增募资收购芯和半导体

来源:GPLPCN3月30日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公告显示,华大九天计划向芯和半导体的35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中国电子集团、中电金投等
2025-04-03 21:11: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