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字普惠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服务门槛、优化资源配置,数字普惠不仅缩小了城乡、区域间的数字鸿沟,更让中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群体和弱势人群共享技术红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数字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工具,而中国互联网企业正以实践诠释这一理念。
去年,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在上海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发起了2024年度“上海互联网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获奖的优秀案例和入围案例,广泛涵盖了创新发展、教育公益、乡村振兴、公共关怀、数字普惠、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等多个重要社会责任领域,充分展示了企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平台管理、推动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的探寻与积极行动。其中,拼多多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数字普惠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
拼多多:数字技术重塑农业生态,普惠红利惠及千万农户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将数字普惠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技术驱动农业产业链升级。为扶持具有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和新质产业带,拼多多通过减免交易手续费、降低保证金、补贴物流成本等举措,不仅为商家减轻了资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化、高质量的商品选择,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有助于缩小他们与城市消费水平的差距。
拼多多的数字普惠不仅停留在资金扶持,更以技术重塑农业供应链。拼多多进行平台和商家的生态治理,打击不法作弊商家,推动产业带去芜存菁,持续优化升级供应链,为新质商家营造更有效、更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拼多多加大对农业产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产品的仓储和冷链物流等关键供应链环节,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
拼多多的普惠实践带来显著社会效果。例如,亳州花草茶产业带在平台扶持下,产业规模超100亿元,未来三年有望达到500亿元。河南焦作农户马为民借助平台资源,山药产量增长40%,带动周边数百农户增收。此外,拼多多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打造直播间,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现场直播推介,助力农村电商水平高质量发展,印证了“助农即助企”的商业逻辑。
建设银行: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
与拼多多聚焦农业不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数字普惠的焦点投向城市小微商户。通过“烟火贷”等创新产品,该行以数据为纽带,破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长期痛点。
建行上海市分行与浦东新区数据局深度合作,引入“时空数据”评分系统。该系统整合商户经营数据、周边人流量、客群特征等多元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动态风控模型,精准评估商户经营潜力。以浦东某面馆老板李师傅为例,其申请贷款时无需提供复杂财务报表,仅凭系统生成的“经营健康指数”,便获得10万元授信,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传统模式下,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普遍存在“零、散、小”等特征,商户的财务洽理规范性较为薄弱,银行因信息不对称对小微商户“惜贷”。而建行通过接入政府收单数据,真实还原商户经营全貌,提高了对商户经营情况的判断效率和准确度,从而使得银行“敢贷、愿贷”,增强了对小商户的服务支持。自2024年9月“烟火贷”上线以来,浦东地区超100家商户获得近6000万元普惠贷款,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微商户是城市“烟火气”的根基,却长期面临金融支持缺位。建行的数字化实践,不仅让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至“末梢”,提高了商户获取贷款的便利性,更通过降低利率、简化流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就业,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正面效应。
数字普惠的实践表明,技术与责任结合能够释放巨大社会价值。拼多多与建行的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商业向善”的范本。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数字普惠将迈向更高阶形态。期待更多企业能够通过数字普惠,为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贡献更多力量,共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数字普惠生态体系。
张海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