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正式发布试点“免陪照护服务”的工作通知。要求今年5月底前,三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都要成为免陪护试点病区,其他病区,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试点,收费由市医保局另行发布。其实,上海各医院的ICU早就有免陪护服务了,应该说要衔接试点也是比较丝滑的。那么,除了ICU以外的其他病区,准备得怎么样了?专业护理能力能否跟上呢?

“等清好创,再有可能植个皮,会有个过程,但一定是向好的啊,坚强一些啊。”断肢病房,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打算申报试点的“免陪照护”病区。没有来来往往的陪护家属,病房显得整洁而安静。
康先生刚入院不久,此前他不幸被轮子碾压,右臂大面积软组织损毁。身体的伤痛,再加上想家,康先生常常会独自流泪。责任护士黄新艳,一有空就会来安慰他。“你这个伤口也蛮大的,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等康复好了以后,让他们到家里来看你。”

这个“免陪照护”病区有400平米,29张病床配备了10名资深护士和4名护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照护。皮瓣监测、清创换药、检查引流管……所有病床都是最高等级I级护理。“有时候一下子病人会出血,比如瞬间出血非常量大的话,我们就要及时关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断肢病房护士长黄新艳说道。
而这里的护工也向记者介绍:“把这个铃给患者,他们按一下,我的手表就会显示出哪一床震动,然后我们会尽量很快到他旁边的。”

沈老伯脚趾截肢,完全不能自理,一开始他住到这里,只盼着护工能照顾好他吃喝拉撒,万万没想到,一个多月住下来,居然能做到头势清爽。“哪怕我想刮个胡子,他们也挺好的,我想洗个头,不是他们的护理范围里面,也帮我洗洗弄弄,我是真的感动,护理阿姨真的好。”
免陪照护,并不是新生事物。以前,上海各家医院的ICU以及感染科、移植科、血液科清洁病房等,为了避免感染,都采用“免陪护”模式。不过,说是免陪护,这些病房每天还是会开放2小时,方便家属探望。在收费上,免陪护病房的护工费,跟普通病房单日护工费同价。像六院断肢病房,I级护理患者的需要支付的护工费是每天120元,跟其他普通病房一样。
当然,不同医疗机构在免陪护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上会存在差异。而这次上海发布试点通知,会推动免陪照护服务的进一步规范。

首先是护理员的规范。目前,全市医院约有1.7万名护工在岗,他们的劳动关系为第三方派遣。今后,“免陪照护”病房的护工,会转为医院的“医疗护理员”。由上海市护理协会 负责技能培训、考核发证;医院负责管理和专科技能再培训;然后为特级护理和I级护理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四级调研员黄锐对此介绍:“医疗护理员,也是发布的一个新的工种,来规范免陪照护服务期间,医疗护理员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让住院患者感受到,无论我在哪里,免陪照护服务都是一样的。”
在仁济医院,首批“医疗护理员”已经在胸外科、泌尿外科病等病房上岗了。虽然跟以前做护工相比,收入没有变化,但管理方从第三方公司变成医院,医疗护理员觉得身份得到了认同,工作更加稳定了。

医疗护理员钱翠兰在仁济工作了3年,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好口碑,她现在一个月能拿到上万元收入。当被问及“在这里奋斗能否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吗?”钱翠兰笑称:“肯定有,一想到患者和钱,就不想回去了,就努力加油干吧。”
其次是照护细节和沟通方式可以进一步规范。比如,病人胃口好不好,情绪是否稳定,不少家属都希望能得到病人每天情况的个性化反馈。“细节上的,比如说吃的,有点不放心。”“人生了病之后其实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就现在这种陪护方式,我们其实很少有机会能过来,和他聊天或者排解郁闷情绪。”“要多沟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对此,仁济医院副院长薛蔚坦言:“特别是在大的中心里面,一些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的时候,那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我们要特别注重和患者的沟通、医疗力量医疗模式的改变,这是重要的关键点,今后可能会做得越来越普及,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免陪照护"是一种全新的住院服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家属陪护负担的有效举措。期待在试点基础上,相关服务可以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护理服务需求。
看看新闻记者: 周文韵
编辑: 尤颖慧
摄像: 乔楚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