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杜海峰:西部县域AI进课堂,得先搞好基础设施|代表委员议政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18:28:00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图/IC photo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为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据了解,东部地区在人工智能进课堂方面已走在前列,在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导、课堂管理、互动式学习、教师培训等方面有了更多实践。

然而,在我国西部县域,由于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人工智能在课堂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少学校硬件设施老旧、网络带宽不足,难以支持高强度的AI辅助教学等场景需求,同时教师与学生对技术的适应性不足,共同制约了西部县域人工智能进课堂进程的推进。

具体看,调研发现,当前背景下,制约西部县域“人工智能进课堂”的首要因素,是人工智能师资力量薄弱,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不足。由于“先天条件不足”,不少西部县域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实践方面欠缺专业素养,难以满足智能化教育发展的需求。

另外,现有教师培训体系对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深度融合关注不足,缺乏专门针对教师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系统化培训方案与实践机会。而技术支持团队的缺乏,使得教师在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时面临更多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西部县域学校的学生基础数字技能较为薄弱,普遍缺乏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经验,认知程度需要加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智能化教育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人工智能进课堂”后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县域学校普遍面临硬件设备匮乏和性能落后的问题,现有硬件资源难以支撑人工智能等计算密集型任务的高效运行。

同时,不少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宽带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较低,网络延迟和断线现象较为常见。技术环境限制了人工智能在线应用的推广和智能设备的正常使用。

再次,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智能化融合水平较低。调研发现,不少西部县域学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优势。在适应智能化教育需求方面,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规划也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既缺乏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目标、内容框架及实施方案,也无法有效发挥人工智能在提升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潜力。特别是,目前学生在校接触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建设严重滞后,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是有效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资源差距的重要工具。为了切实缩小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差距,防止出现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我从以下几个提出相应建议。

一是要持续加大对西部县域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应优先改善西部地区学校的网络设施和硬件设备配置,确保西部学校具备推广人工智能进课堂应用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应以县域为单位,建设或外包专门服务于学校人工智能进课堂的技术保障团队,负责为县域内各学校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设备维护和教学系统的优化服务。

二是要推动课程改革与优质AI资源共享。首先,应在国家或省级层面编撰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教材,彻底改善信息技术教材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窘境。

其次,鼓励县域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合作,结合当地基础教育实际需求,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进课堂的应用场景。

同时,在省、市层面建立覆盖全区域的一体化人工智能资源共享平台。以整合优质人工智能资源,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和精准匹配,确保偏远地区学校能够便捷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训。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学科背景和教学需求,设计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训课程。课程不仅要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技术原理,还应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与最佳实践,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还要结合教学实际,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包括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定期组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比赛和说课活动。当然,也该强化评估,建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长效机制,建立教师支持网络,鼓励教师之间分享应用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最后,要推进家校合作,切实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一方面,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家长人工智能素养,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数字化的家庭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县域学校应切实保障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以信息技术课堂为重要载体,向学生教授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及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场景。

如此,多措并举,方能持续推动西部县域“人工智能进课堂”相关工作。

撰稿 / 杜海峰(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

相关文章

下一代iPad mini或搭载三星OLED屏,计划于 2026 年推出

据知名苹果供应链爆料人“数码闲聊站”透露,苹果正评估为下一代iPad mini配备由三星制造的小尺寸OLED显示屏。这一升级或将成为iPad mini系列自2021年换代以来的最大革新,但屏幕刷新率是否突破现有60Hz LCD上限仍是未知数。OLED屏量产时间线成焦点消息指出,三星显示已于2024年
2025-04-05 00:08:00

上海、南京近乎同时召开重磅大会,什么信号?

来源:市场资讯作 者:正风最近几天,长三角的两个重要城市接连召开了两场极为重磅的大会,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是3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二是3月26日在南京召开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从命名就能看出,两场会议均涉及了投资促进的议题,具体内容上也都涉及到了
2025-04-04 13:00:00

港股“上新”持续升温!境外投资机构缘何对港股态度积极

一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规模等指标明显增长,A股优质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意愿增加,港股“上新”持续升温。港交所数据显示,3月最后一周,又有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涵盖有色金属、消费等行业。这也使得,一季度在港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6家,同比增长33%。从行业分布看,消费、新能源汽车、医
2025-04-04 09:05:00

舞动中华魂 中南民大老师向柬埔寨华侨学校捐赠舞龙道具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赵晓玥、张笑语、龙华)近日,柬埔寨贡不省禄山市华侨学校迎来一份承载着中柬友谊的特殊礼物——由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官云申老师捐赠的国际标准九节舞龙道具。这条威风凛凛的“中国龙”穿越2000公里山河,正待唤醒高棉大地上的中华文化基因。在“中柬教育合作框架”的推动
2025-04-03 21:55:00

今日,拥抱AI 点亮江夏,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正式启动!

今日,2025年4月1日江夏区首届“AI江夏”高校大学生AI应用创意大赛启动仪式在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赛事旨在以AI技术赋能江夏的历史人文、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及乡村振兴,激发高校学子的创新潜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人才“留夏”与产城融合发展。启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大赛的
2025-04-03 17:25:00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4月3日5版新华社青岛4月1日电(记者 张武岳)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语言类大模型“欧拉”: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下,该大模型就可以进行与DeepSeek、ChatGPT等相似的“思考”过
2025-04-03 14:3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