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灰黑”到“灰白”,两块滤膜背后的北京生态之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11:38:00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田晨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了两块从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2015年的滤膜,呈现出灰黑色。2024年的滤膜,则呈现出灰白色。从“灰黑”到“灰白”,这中间是一场久久为功的“蓝天保卫战”,也是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之变。

2025年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那张灰黑的滤膜,让我想起了当年高频率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日子。”如今定居在北京的谢先生2013年来到北京求学,在他的回忆里,彼时的北京一到秋冬季,每周都有几天是灰蒙蒙的,自己的心情也很受影响。

2015年12月25日,一名市民在拍摄笼罩在雾霾中的北京故宫角楼。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事实上,谢先生的经历,也是许多北京市民的共同记忆。十多年前的北京,空气污染频发,“爆表”是秋冬季高频词,“霾天”常与秋冬相伴。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国家“大气十条”要求的基础上,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自此,“蓝天保卫战”打响,一轮轮空气治理行动接续展开:

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新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广新能源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搭建“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大数据监测网络;形成“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感知发起、监察部门执法检查”的“三监联动”精准调度智慧模式……

2017年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实现了北京电厂无煤化的目标,北京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十余年的时间里,北京强力推动空气污染治理,携手天津、河北及周边区域在合力治污、联动执法、联合应急等方面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微克一微克地攻坚大气污染治理。渐渐地,各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介绍,202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9.2%,同比增加19天,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14天,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由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24年的2天,降幅达96.6%。

2024年11月29日清晨,摄影爱好者在北京故宫西北角楼拍摄朝霞。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以前北京秋冬季几乎啥都拍不了,现在能用相机留下的美丽景色越来越多了!”对于十余年来的变化,摄影爱好者牛先生十分感慨。谢先生也感叹:“最近几年变化非常大,蓝天越来越多,河湖也越来越清,周末去家附近的温榆河公园游玩成了我家的‘固定行程’。”

从“繁星无影”到“蓝天常在”,“北京蓝”装点在中轴线的背景里,留存在市民游客朋友圈的靓照里,更深深印刻在北京生态环境治理的时间轴里。如今,北京空气治理成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还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蓝天常在”是否意味着“蓝天保卫战”可以鸣金收兵了?答案是否定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介绍,当前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远超环境容量。这种条件下,一旦遇到秋冬季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转化,导致区域性污染过程的出现。

空气质量改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仍在向纵深延续。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0.1微克”行动,北京将更加科学、精准、精细地开展污染治理,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同月印发实施的《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我们将锚定美丽北京建设目标,坚持以提升‘含绿量’为主线,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减排的不断深入,多管齐下,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说。

相关文章

北京将打造3万名高技能家政人员队伍

原标题:北京将打造3万名高技能家政人员队伍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扩大家政服务人员有效供给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坚持“政府引导、品牌示范、市场运作”的原则,从畅通家政劳务输转渠道、健全家政服务培训机制、支持家政企业品牌化发展、发挥
2025-04-04 09:22:00

“永远不要放弃勇气与希望”,《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上演

横贯舞台的断壁残垣将观众席一分为二,相向而坐的观众与舞台中央的演员共同被包裹在战时废墟的意象中。4月3日,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用沉浸式的舞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观演界限,让观众共同参与到演出情境中。这部由俄罗斯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经典剧作,将三位青年跨越十七年的
2025-04-03 19:35:00

茅奖IP如何“一鱼多吃”?专家热议《北上》的多渠道改编经验

“文学与艺术的双向赋能——茅奖IP《北上》的多渠道改编”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5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北上》是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2025-04-03 12:43:00

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 最高可获500万元支持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5年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项目的征集已经启动,单个商业企业升级改造最高可获500万元补助。此举旨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打造消费集聚地,促进消费增长。根据《关于征集2025年支持商场、商街、
2025-04-03 07:05:00

花粉成“烟”呼唤更精细的治理

【来源:北京日报】入春升温以来,北京的花粉浓度一直备受关注,社交媒体上天坛圆柏在风过时“冒出”黄烟的视频也被刷爆。无论是否过敏,大家都希望了解花粉成“烟”该如何治理。事实上,花粉成“烟”,早就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不容小觑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气候变化。有研究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25-04-02 10:59:00

清明假期运输即将启动 中国铁路北京局加开96.5对列车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尹星云)2025年清明假期铁路运输时间段为4月3日至4月7日,共计5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路北京局”)统筹运力资源、优化服务举措,全力保障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多元化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695万人次(日均139万人次),同比
2025-04-02 09:1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