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上》青春化改编,成功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1 08:57:00    

本报特约记者 杨 柳

由姚晓峰执导,赵冬苓编剧,白鹿、欧豪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北上》3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改编自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聚焦生活在运河边的6名“90后”少年,讲述他们从青涩少年到北上创业的成长历程。相比原著呈现的厚重历史底蕴,剧集选择用年轻化的叙事包裹文化传承命题,这种改编方式能否获观众认可?

《北上》海报

两组群像映照社会变迁
《北上》剧集开篇以4分钟的长镜头带观众走进花街,迅速将时间线拉回上世纪90年代末。剧中,少年叙事线围绕一起长大的夏凤华(白鹿饰)、谢望和(欧豪饰)、邵星池(翟子路饰)、周海阔(高至霆饰),以及后来到花街的马思艺(李宛妲饰)和同学陈睿(刘恒甫饰)展开。他们从童年时期结下深厚友谊,站在高考的十字路口,有人想创业赚钱,有人想陪伴家人,有人仍对未来感到迷茫。剧情后期的时间线来到2014年,互联网创业潮兴起,当初的少年们离家北上闯荡事业。
有观众评价,《北上》的少年群像戏还原了“90后”的童年记忆,损友的恶作剧、QQ聊天页面、奥运会开幕式、追星李宇春等引发共鸣,被形象地形容为“90后找到了童年高清录像”。而相比少年线传达的情怀与成长,家长线更多展现时代浪潮中的现实问题。胡军饰演的谢天成曾是“叱咤一方”的船老大,船运受冲击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他陷入低迷;涂凌饰演的夏凤华母亲是生长在运河边的劳动妇女,在母女关系中给予女儿充分的爱与尊重。剧中还有在梦想和家庭之间两难的母亲、有文学抱负却不得志的父亲,父母与孩子两组群像成为映照社会变迁的镜子。
运河题材“青春化”引争议
《北上》原著为作家徐则臣在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据悉,电视剧《北上》制作团队为还原运河风貌,搭建了花街及沿岸景观,在叙事上通过“运河兴衰”串联三代人命运。编剧还对剧集进行了显著的“青春化”处理。首先是将原著时间线压缩至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4年,聚焦“90后”一代的成长轨迹,强化现代青年创业、家庭关系等现实议题。其次,剧集还增加了原创角色,如夏凤华的加入补充了女性视角。
有观众认为这样的改编让故事更好看,“京沪高速冲击船运”“北漂创业”等情节触碰到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但也有原著读者认为剧集丢失了原著底蕴,“放大了个体奋斗,削弱了哲学思考”,完全变成一部新作品。
可见,重大题材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仍面临不小难题。《北上》选择“轻巧”的处理方式——把运河精神融入具体且富有冲突性的故事情节中,尝试用更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方式表达原著内涵。而这种方式能否真正获得观众认可,还有待后续情节展开后进一步被检验。
年代剧的“三个尊重”
回看近几年的爆款年代剧,几乎都踩中了“时代情绪+个体命运”的平衡点,借由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的联结,以小见大地呈现年代面貌。2022年,同样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人世间》通过“生活史诗”式拍法,跨越50年时间线,将周家三代人的命运嵌入重大历史事件中,既真实呈现社会变迁图景,又通过亲情、爱情和友情等细腻的情感表达引人共鸣。聚焦脱贫攻坚主题的《山海情》则将宏大主题化为戈壁滩上接地气的人和故事,那些不完美但生动的小人物一步步将“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大江大河》系列则以主角的“职场浮沉”映射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长型人物、系列剧的高水准延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
除了上述叙事方式,年代剧赛道近年来也发生一些创作转向,不少作品中体现出创新视角。如《风吹半夏》虽然同样是讲述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人物故事,但女企业家在钢铁行业“搞事业”的故事颇具新意,剧中既有当代观众喜爱的“爽感”,又不失年代剧的厚重。《父辈的荣耀》以东北林场30年的生态转型为叙事基点,融入重组家庭、代际价值观冲突和职业选择等现代化命题,虽然部分情节陷入“狗血”争议,但也的确让更多观众了解林业改革等时代背景。
同样是讲家庭故事,去年热播的《小巷人家》换了一种画风——剧中没有大开大合的极端剧情,而是用家长里短的温情叙事治愈了许多观众。
有分析人士认为,创新值得鼓励,但此类题材的创作者仍需坚守“三个尊重”。首先,尊重时代内核,对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呈现不能片面化、符号化。其二,尊重“真实”,原创不是“放飞”,人物行为和故事设计要符合现实。其三,也要尊重观众审美进化,同一题材下越来越多元化的作品证明,年代剧不必“苦大仇深”或一味宏大,只要找准独属一代人的记忆锚点,用符合当下观众口味的方式呈现故事,就有望赢得更多观众认可。

相关文章

大修完工!泗阳三号船闸正式恢复通航

【来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_交通要闻】3月31日,随着“洋海推002”轮缓缓驶入闸室,京杭运河泗阳三号船闸正式恢复通航。此次大修原计划工期40天,实际工期34天,较计划提前6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综合评定为优良。此次大修工程为泗阳三号船闸闸门新增设跳动量和门头错位自动检测装置,有效防止因闸门错位造成
2025-04-04 04:28:00

华大九天拟定增募资收购芯和半导体

来源:GPLPCN3月30日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公告显示,华大九天计划向芯和半导体的35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中国电子集团、中电金投等
2025-04-03 21:11:00

“永远不要放弃勇气与希望”,《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上演

横贯舞台的断壁残垣将观众席一分为二,相向而坐的观众与舞台中央的演员共同被包裹在战时废墟的意象中。4月3日,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再度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用沉浸式的舞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观演界限,让观众共同参与到演出情境中。这部由俄罗斯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经典剧作,将三位青年跨越十七年的
2025-04-03 19:35:00

南京江宁谷里举办文明祭扫宣传活动

现场宣传扬子晚报网 4月3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孙世豪)清明节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然而,传统祭祀方式如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不仅易引发火灾,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弘扬文明新风,引导村民以绿色、文明、低碳的方式进行祭祀。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和“移风易俗”主题,近日,南京江宁谷里亲见
2025-04-03 19:00:00

茅奖IP如何“一鱼多吃”?专家热议《北上》的多渠道改编经验

“文学与艺术的双向赋能——茅奖IP《北上》的多渠道改编”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5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北上》是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2025-04-03 12:43:00

国礼故事丨景泰蓝,如何打造国礼级惊艳?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璀璨见证如今,它多次以“国礼”身份亮相重大外交场合以精巧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美好的寓意讲述中国故事这些景泰蓝国礼有的巧妙融合錾刻与画珐琅工艺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瓶器诠释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多元有的设计灵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元素让传
2025-04-01 17:50: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