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微创之刃“雕刻”人体“生命通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0:10:00    

来源:大连日报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这一当场喊话,瞬时让“体重管理”在网络平台刷屏,更多人则开始认真思考——当肥胖率持续走高、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体重管理已不再只是个人“形象工程”。

提到减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节食、运动或者服用药物,但是对于BMI值(身体质量指数)过高,已经达到肥胖标准,采用其他减重方式效果不明显或者反弹明显,尤其是已经患有并发症的人群,减重手术往往能够给患者带来惊喜。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是国内首批开展此类手术的科室,已经帮助数百位饱受肥胖困扰的人士成功减重。胃肠外二科主任赵国华表示,胃肠道是人体的“生命通道”,其健康是所有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室以微创技术为矛,从腹腔镜下胃肠肿瘤的根治术到减重代谢手术的革新,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抗癌利器”到疝修补术的治疗升级,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之路。 柳毓 邹霞

精准术式破解“肥胖密码”

肥胖对于健康的危害已无须多言。肥胖患者往往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疾病等的高危人群,严重肥胖甚至会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于肥胖人群,单纯依靠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人的意志品质要求很高,很多人难以坚持;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食欲调节中枢,减少患者的饥饿感和食欲,但是停药后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出现反弹的情况较为普遍,甚至超过了原有的水平。减重手术被认为是治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和其他减重方式相比,手术能够大幅降低体重,手术效果评价标准为术后半年减掉超重体重的一半,比如300斤的患者术后半年至少可以减掉80~100斤,而且患者术后体重通常能够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赵国华主任介绍说,减重手术不仅能减轻体重,还能改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许多患者术后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都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部分患者能够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对于因肥胖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减重手术甚至是一种救命手段。

与大多数胃肠外科手术一样,减重手术也是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其中最常见的术式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它通过切除胃底,形成袖状胃,减小胃的容积,限制食物的摄入量,有效减轻患者饥饿感,避免暴饮暴食,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这种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多数患者在术后一周内即可出院,成为许多减重患者的首选。科室在率先开展腹腔镜减重手术之后,还成功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糖尿病。赵国华主任提醒大家,并非所有肥胖患者都适合手术,需要专业医生根据BMI指数、代谢综合征等因素确定手术指征,此外减重手术也非一劳永逸,患者术后应充分配合,进行相应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我国的减重手术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减重代谢外科已成为普外科下重要的亚专科之一。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减重手术开展时间、手术量和手术效果方面,始终处于东北三省领先位置。科室始终致力于探索最佳的减重治疗方案,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荣获国际代谢手术卓越联盟IEF认证,并成为中国区创始会员。医院还成立了大连市首个国际糖尿病暨减重手术治疗中心,该中心集胃肠外科、麻醉科、内分泌代谢科、营养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之力,形成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完善的诊疗体系,帮助更多肥胖患者在专业指导与治疗下科学减重、健康生活。

胃肠肿瘤治疗也有“秘密武器”

胃肠肿瘤一直占据肿瘤发病率排行榜前列,而大连又是我国胃肠肿瘤的高发区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胃肠肿瘤患者的首选。在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开展已有20余年,微创比例达到90%以上。科室对于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个体化有着严格的要求,规范化要求医生依据医学指南进行操作,而个体化则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针对性方案。自医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之后,胃肠外二科很快成为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大户”,尤其是在复杂胃肠肿瘤的切除方面,他们充分利用机器人手术在视野清晰度、机械臂稳定性及淋巴结清扫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大幅度提升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针对大连地区胃肠肿瘤确诊晚、进展期病例多的特点,胃肠外二科使用一种与腹腔镜“搭档”治疗中晚期腹腔肿瘤的“秘密武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胃肠外二科副主任张向文介绍说,在手术切除胃肠肿瘤之后,患者体内有可能残存游离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恶性肿瘤在43℃持续1小时的情况下即可出现不可逆损害,而正常组织可持续1小时耐受47℃。手术之后,通过特定的装置使灌洗液在腹腔内循环一定的时间,通过化学药物和物理热循环的双重作用使患者的癌细胞通透性增加,化疗药物的作用增强,可以起到降低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改善预后的治疗目的,并减轻化疗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胃肠外二科在国内首批引进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胃肠肿瘤早期治疗和中晚期治疗效果完全不同。如果发现早、治疗早,患者长期生存率高,预后效果和生存质量也好。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是胃肠出现了严重症状才到医院检查,一经检查就是胃癌或肠癌的进展期,中晚期比例甚至达到70%左右,五年生存率也下降至20%左右。张向文副主任对此十分痛心,他建议有家族史、不规律作息、刺激性饮食等胃肠肿瘤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普通人45岁以上也应至少做一次胃肠镜,了解自己胃肠状况,一旦发现胃肠息肉,就可以将其切除,避免未来发生癌变的可能,即使发现早期胃肠肿瘤,也可以早诊早治。

“小手术”解决“大问题”

60多岁的张阿姨被反酸、咳嗽困扰了十多年,反复治疗也未见好转。她慕名来到了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张国华主任为其检查后,确诊张阿姨得的是食管裂孔疝,而非她一直认为的哮喘。经过一个多小时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治疗,张阿姨终于摆脱了疾病的痛苦。

赵国华主任说,食管裂孔疝会导致胃酸反流至食道,使食道产生烧灼感,导致食道炎症和溃疡,严重时还会出现哮喘、反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是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胃肠外二科运用先进设备,能够辅助诊断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时使用的胃底折叠术,属于一种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通过精准修补食管裂孔疝并对胃底进行内层折叠,达到抗反流的目的。与传统手术相比,胃底折叠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疝类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但如果延误治疗,同样会给身体带来“大问题”,甚至产生并发症。手术是治疗疝类疾病最主要的方式,胃肠外二科每年的手术中,有约1/3都与疝类疾病相关。目前,疝手术同样朝着精细化与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为常见的腹股沟疝为例,传统手术方式是“挪东墙补西墙”,通过解剖周围组织进行强拉修复,但这种方式复发率高,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胃肠外二科则主要采用无张力修复技术,使用生物补片进行修补,并在国内较早开展TEP手术(经腹膜外修补术),通过在腹壁上进行操作,不进入腹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腹膜的损伤,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术后疤痕小,是目前疝手术中最高级的术式。

相关文章

从“受助”到“助人”,一个烧伤青年的公益新生

今年22岁的陈志聪是广东中山人,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就读。2006年,年仅两岁半的他和母亲在睡梦中被严重烧伤,在先后历经50余次手术后艰难康复。陈志聪个子高、身体壮实,虽然身上仍带着烧伤留下的疤痕,但给人的感觉很干净清爽。近期,他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广州市红
2025-04-12 10:15:00

【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进行时】安心石榴籽——理县人民医院成功引入碳13呼气试验,覆盖全年龄段!

【来源:微理县】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理县人民医院紧跟步伐,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多元化需求,近日,该院成功引入碳13呼气试验技术,为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准确的新选择,同时也标志着该院在消化道疾病检测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近日,记者走进理县人民医院,发现肠胃镜检查科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新
2025-04-12 00:38:00

27岁女孩拒绝复合被前男友泼汽油烧伤毁容致残,一审获刑12年

湖北女孩小陈拒绝复合要求,被前男友泼汽油烧伤致残毁容一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4月1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受害女孩小陈处获悉,她已于近日收到了检方抗诉成功的通知,二审将于本月22日开庭。女孩被前男友泼汽油烧伤致残毁容被告人一审获刑12年小陈今年27岁,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2020年,
2025-04-11 22:40:00

最新报告:中国帕金森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患者超500万

今天(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编撰的《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发布。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患者已超过500万。帕金森病(P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第二大常见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教授介绍,基于全球
2025-04-11 18:02:00

这些医院今年6月底前体重管理门诊有望全覆盖

记者1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要
2025-04-11 09:23:00

医疗服务提升年丨永州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先心病介入封堵四类手术点亮生命希望

红网时刻新闻4月10日讯(通讯员 马冰宁 曹斌 陈海军)近日,永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团队成功为一名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 21 岁女性患者实施了微创介入封堵四类手术。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永州市中心医院在先心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为区域
2025-04-10 19:31: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