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浪县,这座享有“梯田王国”美誉的旱作农业大县,曾依靠地膜覆盖技术,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如今,庄浪县紧跟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指引,以废旧农膜回收为切入点,巧用“变废为宝”之法,奋力谱写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篇章。
政策引领:政策引领,蹚出循环经济新路径
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庄浪县积极响应,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联动、全民参与”的回收体系。庄浪县农技中心紧抓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同步推进顶凌覆膜与废旧农膜离田回收工作。目前,全县已推广使用易捡拾、高强度加厚地膜55万亩,示范种植全生物降解地膜8万亩,为春季抗旱保墒、粮食稳产增收,以及废旧农膜全量回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县农技中心依托现有的1家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和19个专业化回收网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压实各方工作责任。通过“以旧换新”“以奖代补”“上门收购”等举措,集中力量推进废旧农膜离田回收。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累计回收废旧农膜840吨,其中“以旧换新”兑换回收430余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13%。庄浪县南坪镇大庄村种植大户靳安富感慨道:“去年种了18亩玉米,现在把旧地膜都刨了下来,在这儿回收换了6卷地膜。今年铺的是去年换的,今年换的明年又能铺到地里。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地膜又能循环利用,还节省了成本。”
绿色转型,书写生态治理新答卷
曾经随风肆意飞舞的“白色垃圾”已不见踪影,如今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田埂与沟渠。庄浪县始终秉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稳定回收价格、完善回收机制、扩大回收范围、消除回收盲点,力求实现废旧农膜应收尽收。依托已建成的1家废旧农膜回收企业、19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综合运用“以旧换新”“以奖代补”“上门收购”以及“流动回收”等一系列“组合拳”,三年累计回收废旧地膜 15166.6吨,确保年内废旧地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3%以上。
依据农用地膜“国标”和“地标”要求,全县累计示范推广应用高强度加厚地膜138万亩、全生物降解膜20万亩。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地膜在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方面的显著成效,还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让农田土壤彻底摆脱“白色污染”。庄浪县南坪镇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负责人靳彩庆说:“我从元月份开始以旧换新,共回收废膜70吨,兑换新膜500多卷,群众对此十分认可,既保护了环境卫生,又节省了农户成本。”
锚定未来,打造绿色农业新样板
结合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部署,庄浪县计划进一步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生物农药替代等试点工作,着力构建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现代农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从“地膜困地”到“点废成金”,庄浪县的实践有力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这场绿色转型的征程中,每一卷回收的地膜都在为土地“减负”,每一粒再生颗粒都在为乡村“增值”。庄浪,正挥动生态之笔,精心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通讯员 蒙建华 苏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