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具身智能、6G、智能机器人、零基预算改革、投资于人、新型离岸贸易、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涌现了一批新词,引发关注和热议。

前不久,“秧歌舞”机器人在春晚登台亮相,为我们揭开了未来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学家们试图让AI 这个“有趣的灵魂”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使其变成“会思考的机器人”。这就是所谓的具身智能。AI融入汽车就是智能汽车,AI融入机器人就是具身机器人,AI融入飞行器就是无人飞机……具身智能的形态非常丰富,千变万化,未来发展潜力极大。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要关注具身智能这一新领域、新方向?这是因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新科技革命对于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并加速普及,都可能导致原有的产业格局重新“洗牌”。你不提前布局,将来就会出局。
比如,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崛起,就是典型例证。正是由于我们及时抓住了汽车产业走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作为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加以培育,才有了今天自主品牌的集体突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领域新词频频上榜的深层原因。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这类企业凭借爆发式增长、颠覆式创新以及高成长性,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他们,可以把新技术快速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从而在全球未来产业竞争中提升我国的话语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要靠不断改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比如,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传统预算安排的惯性,对各项费用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压减非刚性非重点、低效无效支出,可以腾出宝贵的资金,用于发展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用于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从而深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从科技前沿到产业培育,从财政管理到人才发展,从贸易创新到房地产调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新词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动我国改革发展事业的关键驱动力。
(文丨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