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赵明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梦琳
阳光穿透云层,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云海荡漾,在画布上翻滚涌动。细看之下,棉桃的肌理以传统油彩叠透技法层层晕染,机械收割的轨迹化作金色线条,与远处的天山雪峰形成冷暖碰撞……步入新疆美术馆一楼展厅,油画《新疆棉——沃野》迎面铺展,各族群众耕耘美好生活的图景深深印在参观者心田。

展览现场。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摄/光明图片
近日,第五届新疆油画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出了136幅精品画作。
“这是新疆油画艺术发展历程的里程碑式呈现。”新疆油画学会主席张雷震介绍,此次展览作品既有反映盛世丰年、美好家园的主题创作,也有展现丝路龟兹、诗和远方的人文叙事,这些作品通过“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场景。
近年来新疆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新疆是个好地方”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作品《大美新疆丝路行·游天池》以轻松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描绘出国际友人乘船畅游天池的场景,甲板上拍照留念的游客与船舱里载歌载舞的演员色彩鲜艳、神态悠闲,画面情景和谐自然。作品《向未来·可可托海之约3》采用新颖的绘画手法和高度概括的色彩,将冰雪运动项目与可可托海风景有机结合,传达出年轻人的青春气息与活力。作品《遇见新疆·民族乐器店》则通过场景构图和油画技法相结合,让文旅融合下的生产生活场景焕发当代艺术生命力,呼应了文化润疆中“以艺通心”的理念……
“展览通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联展’模式,构建起代际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完整叙事链。”张雷震表示,本次展览征集入选作品中青年艺术家占比显著增多,展现出新疆美术界的蓬勃新生力量。
参展作品中不乏前卫的绘画技法。在《提亲》作品中,维吾尔族传统婚俗的鲜亮色彩,结合综合材料与当代油画肌理技法,使画面既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对山体造型情有独钟的画家秦天星,使用综合材料混合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制造出龟裂的山石肌理,其作品《响动的大地之新疆山像》中极具张力的构图和色彩,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充满诗意的精神符号。
画家伊力夏提·吐尔逊创作的《古城新貌》,一条条街道从画面底部蜿蜒向上,由近景的喀什老城区延伸向远处的新城区,从旧时民居错落到现代化的林立高楼,对比鲜明又和谐共融。《高原朋友圈》《杏熟季节》《大美兵团盛世丰年》等作品分别以各自呈现的艺术感受,描绘出火热生动的边疆生活图景。
“这是新时代以来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写实的人物形象与概括的图形化背景相结合,艺术的升华让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跃然可见。”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李宁轩评价。
除了独有的新疆元素,画作中还有对硬核工业实力的展现。站在《大美新疆——红色旋律19》作品前,观者仿佛置身克拉玛依油田的轰鸣之中——机械的律动被解构为跳动的油彩,钢铁支架化作跃动的笔触,油浪奔涌的轨迹升华为生命的赞歌。作品《西气东输工程》则采用全景式构图,将天然气生产设施、输气管道与现代化城市全面铺陈,绘画技法细腻,体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展览现场,观众在一幅幅画作前拍照留影,美院学子讨论着创作构思及色彩表现,不同的观者在色块变换中感受诗画新疆。“当艺术创作的根系深深扎入脚下这片热土,当创作者以赤子之心触摸时代的脉动,便能催生出震撼人心的视觉史诗。”新疆油画学会秘书长马剑威感慨。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1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