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圆桌|AI浪潮之下,青年创作者的数字艺术探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9 11:52:00    

“艺术家的创作并不在于造出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机器,而在于表达自己在与科技接触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制、改造或是帮扶,所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困境、痛苦以及喜悦,这些就是‘灵’”。2月16日,“图像的维度——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艺术家对谈暨上海创意设计讲坛(第七期)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参展艺术家及策展人在AI时代艺术探索中的文化态度。

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艺术家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启航于1986年的“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被认为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双年展。展览以策展人提名的方式,按照同一艺术家不重复入展的原则,集结区域内初露锋芒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力求真实反映上海当代艺术领域的变化与发展,至今已累计推出艺术家526位,为上海艺术的现代性与中国当代艺术图景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生力量。

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展览现场

本届联展四个单元“镜像之人”“自然之都”“思辨之物”“虚拟之灵”的四位分策展人以及31位参展艺术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到90年代,有着高等艺术院校或海外留学背景,在多维、多样、多质的表达中反映艺术的当下状态。

艺术对谈现场

分策展人夏磊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美协工作,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届“海平线”。十届的迭代中,有两个特征很显著,一是每一代艺术家都有自己所处时代的表达;二是始终站在科技艺术的最前沿。

夏磊说:“像这次展览中就有很多艺术家带来了很新鲜的实验艺术作品,四大板块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留学背景,以及不同生活历练和对人生的感悟,所引发的几代人之间不同的思考,都给予了呈现,看似不太关联,其实作品背后的创作手法、观念又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与前几届相比,本届的表现形式相对较多是影像作品、行为作品以及观念性的、数字多媒体的作品。”

参展艺术家

林叶是“虚拟之灵”板块的分策展人。“我理解‘拟’在于以假乱真,使人们无法清晰看到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林叶举例,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很发达,以至于很多年轻人有充足的能力和精力和虚拟世界的人偶谈恋爱,但却没有能力跟现实中的人交往。可见,“虚拟”已经超越了现实,这就是技术对人的能力的剥夺。

在林叶的理解里,“虚拟之灵”的“灵”就是现在一点点被各种各样的虚拟技术所剥夺掉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在艺术家身上可以最清晰地看到。“由此我想到,艺术家的创作和科学家的创造,本质区别是什么?我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并不在于造出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机器,而在于表达自己在与科技接触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制、改造或是帮扶,所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困境、痛苦以及喜悦,这些就是‘灵’。”

展览现场,“虚拟之灵”单元

青年创作者正处于数字艺术、AI技术发展的漩涡之中。他们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参与此次联展的创作者崔昱用“悬浮的狂欢”来概括如今的状态——既可以享受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但又面临着“我”的价值随时被解构的焦虑之中。

“摄影技术的出现,推动画家从单纯的皇室画像描摹转而去表达自我、表现情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当下AI技术的介入,也将推动我们把绘画形式转向另一个维度,所以我们现在可能要做的,是去引领AI,不被算法所模仿的一种艺术。”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代艺术家的竞争核心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技术的描摹,甚至不是单纯对电脑编程以及技术的学习,我们要像物理学家一样重新去拆解现实,又像萨满巫师一般去重组现实文化的基因,去延续我们的文化、更新我们的文化,这是现在需要做的。我们正面临着需要解决的两个‘同时’的问题,即何为‘艺术’,何以为‘人’这种双重质疑。”崔昱说道。

展览现场,“自然之都”单元作品

创作者赵玉龙在本届联展带来了作品“净相系列”。通过不断的创作,赵玉龙发现人到一定创作维度时,物质世界和人是无分别的,但艺术最终要回到人本身,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说,追求当下的那一刹那。“因此,我所探索的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不是指没有意识地拿笔去画,而指的是在不断重复画的过程中发现意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许是我进入了意识,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自摄影诞生,绘画艺术会不会受到影响的讨论就开启了。一百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DeepSeek、ChatGPT,可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还会出现一种新的媒介,绘画是否会面临淘汰的讨论也许依然会持续。创作者徐婕认为,传统绘画在受到新的外界刺激之后,展现出自己拓展的能力,那就不会担心被淘汰。对于传统媒介的尊重和深耕,同时给予新的媒介非常好的舞台。

关于艺术生态问题,徐婕认为:“国内艺术市场和国外差不多,既要顺应全球化的主要议题,比如女性议题、民族性的议题,同时作为在地性的艺术家,仍然要保持我们在地性的脉络;既不能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他们对传统东方性的臆想,又不能陷入他们主导的国际策展的文化文本之中。整个艺术生态是将一种生态、文化的变迁,技术杂糅的状态。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要谨慎看待时代给我们的红利——技术所带来的跨界的自由,这其实也是一种危险,它的危险性在于技术化的理性,仍然可以消解作为人这个碳基生命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不论处在何时何地,作为艺术家都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生存很难,持续创作更难。”

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展览现场

上海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在现场表示:“从1986年开始,‘海平线’就是一个为中青年艺术家搭建的平台和机制。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话题。从刚刚的对谈中也可以感受到,青年艺术家们对他们的创作已经有了独到的理解和探索方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平线’展览将一直不停地往前走。”

此次对谈活动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

澎湃新闻记者 明徽

相关文章

上海二十冶申请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专利,防止顶板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

金融界2025年4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754571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顶板及其防开裂施工方法,其中的方法包括: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对楼顶基层进行预
2025-04-05 13:14:00

汇聚爱心力量,携手共筑孤独症儿童美好未来

近日,一场名为“新”“星”相印 爱满苏河的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主题公益活动在普陀举行。长期以来,在普陀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区新联会一直十分关注“星宝”成长,通过在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设立“星公益”专项基金、成立“星联·心”公益咖啡吧以及开展各种星宝关爱活动等,诠释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和担当
2025-04-05 10:34:00

清明踏青:穿越时光的芳菲之约

作者:段珂妍清明,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杜牧笔下“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哀伤,与王维诗中“新火起新烟”的新生之意相互交织,构成了清明独特的文化叙事。“清明”之名,源自《岁时百问》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描述,它不仅反映了
2025-04-05 08:08:00

清明假日第一天,山东200家重点景区纳客247.3万人次

4月4日,清明节假日第一天。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15:00,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当日接待游客247.3万人次,营业收入1345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2%。当日全省16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6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截至当日16:0
2025-04-04 21:04:00

上海、南京近乎同时召开重磅大会,什么信号?

来源:市场资讯作 者:正风最近几天,长三角的两个重要城市接连召开了两场极为重磅的大会,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是3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二是3月26日在南京召开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从命名就能看出,两场会议均涉及了投资促进的议题,具体内容上也都涉及到了
2025-04-04 13:00:00

华大九天拟定增募资收购芯和半导体

来源:GPLPCN3月30日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公告显示,华大九天计划向芯和半导体的35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中国电子集团、中电金投等
2025-04-03 21:11: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