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无小事,多方发力共治,不断完善相关隐私安全保障网络
近日,有市民通过“闲鱼”平台购买一家高档星级酒店游泳健身券后的意外遭遇,牵出了一条“星级酒店住客信息泄露给他人冒用”的灰色产业链。
据解放日报报道,市民卢女士在闲鱼购买一家高档星级酒店的游泳健身券后,并未收到预订成功的信息,或者常见的用于核销消费券的二维码,反而收到了一个房间号和人名。按照卖家的说法,报上房间号和人名,就能入内游泳健身,不会有人阻拦。之后,卢女士一家到酒店后被前台识破,住客信息泄露问题由此浮出水面。

↑图为卢女士收到的某酒店的住客信息。图据解放日报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闲鱼平台上此类“非实名”游泳券数量众多,价格低廉,而卖家提供的住客信息真伪难辨。需要追问的是,这些住店客人信息是怎么流出来的?
从报道来看,可能涉及多个环节。首先是旅行社,比如有卖家声称信息均来自一家合作的旅行社。如果说法属实,旅行社作为住客信息的最初掌握者,未对信息使用进行严格规范,将信息随意提供给第三方,无疑为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若是将住客信息当“生意”,旅行社理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其次是酒店代订业务环节,比如有卖家自称从事“酒店代订”业务。其将拥有的住店客人信息作为“副产品”牟利的行为,可能触及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当然,酒店内部管理的漏洞也不容小觑。如报道里提到,为了提升住客体验,星级酒店内部设施大多采取登记房号信息的方式入场,在管理上比较松,这给冒用信息入场提供了便利。酒店工作人员未尽到应有的审核责任,客观上也为住客信息泄露提供了“市场”,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更重要的是,众多出售“非实名”游泳券的这类违规商品大行其道,却未受到有效监管和下架处理,无疑为信息倒卖灰色产业链提供了土壤,闲鱼作为交易平台恐怕难辞其咎。
保护星级酒店住客的个人信息,斩断信息倒卖“灰产”,亟待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比如酒店,应参照相关访客登记管理规定,在健身中心增设房卡验证、入住确认等基础安防程序;闲鱼平台应建立“酒店”“游泳券”等关键词过滤库,对可能违规的商品加强审查与实时拦截。
监管部门也不妨以此类“小案”为线索,深挖幕后交易链条,全面梳理资金流向、人员关系网络,顺藤摸瓜揪出隐藏在背后的组织者、策划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依法严厉打击,彻底斩断这一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益的灰产利益链。
个人隐私无小事,多方发力共治,不断完善相关隐私安全保障网络。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都成为安心的体验,而非一场提心吊胆的冒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