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学习时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书记点明要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0 20:53:00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点明要诀,引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劈波斩浪、坚定向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不同场合深入阐述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

坚定不移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追“智”逐“绿”,齐头并进。

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400多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示范工厂得到应用……2024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7.7%。

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24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达1316.8万辆,较上年增长38.7%,产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仅用6年时间,这一数字就由百万辆增至千万辆,成为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一个个重要时刻,见证着中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

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

高铁跨越山海、“大飞机”翱翔蓝天、“天眼”探秘宇宙、“嫦娥”揽月、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一项关涉国计民生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科研成果背后,都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攻关、不懈前行。

近年来,从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到浙江、广东等地通过数字化转型培育民营经济增长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近年来,我国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多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

·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

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正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从实际出发、从创新入手,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新春以来,各地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

·广东召开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决心,主动把握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召开“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谋划扎实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安徽召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以更务实的心态,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

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

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就有7件来自中国,培育出蛋白含量超过10%的玉米新品种,搭建起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自主研发出人工心脏……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上传来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好消息。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万件,其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占比超过七成。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70.9%;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4.1%。截至2024年底,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计134.9万件存量专利完成了全面盘点,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发明专利进入可转化资源库。“创新链”紧密衔接“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左手接课题,右手拿订单,技术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是我国技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体现。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使用后付费”等政策措施和模式,让创新成果加快走向应用。

截至2024年7月,我国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研发人员总量和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加快产业

绿色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国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3.4%、15.7%;绿色材料供给增加,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生物基化学纤维、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3.5%、44.9%、11.6%。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超过5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00多个,绿色工业园区120多个,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元水平。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文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文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一系列促进节能降碳的部署陆续推进,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澎湃涌动。

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发展新趋势,关乎经济发展的含“新”量、含“智”量。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初步建成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与其他战略性产业紧密耦合,成为牵引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逐渐渗透到诸多行业,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浪潮。

多地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政策,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智”量——

·北京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当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广东预计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河南提出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从教育评价大模型到智能医疗诊断,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健康陪伴智能机……如今,越来越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正不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科技创新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

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谋新策、出实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稳步提升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大国重器”,一项项接连问世的“大国工程”,正在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硬核”实力,助力中国经济稳健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科技支撑!

相关文章

当消费遇上AI|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应用加速:渗透率仍较低,核心瓶颈待破

“今年1~2月,我们在全球几个销售区域的机器人订单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同比(去年1至2月)增长超过100%。”3月中旬,汇川技术(300124.SZ)(下称:汇川)机器人产品线总裁陈贵顺在公司总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布局全球多个销售区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大模型的发展以及制
2025-04-04 19:24:00

发耳玛瑙红樱桃即将上市 4月12日开园采摘

【来源:六盘水市人民政府_今日凉都】4月2日,记者从水城区召开的2025早春农特品牌推介暨樱桃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具有北纬26度“早春第一果”之美誉的水城区发耳玛瑙红樱桃即将“抢鲜”上市,预计于4月12日开园采摘,采摘时间可持续到5月中旬。发耳地处北盘江低热河谷,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汽充足,给
2025-04-04 15:19:00

上海、南京近乎同时召开重磅大会,什么信号?

来源:市场资讯作 者:正风最近几天,长三角的两个重要城市接连召开了两场极为重磅的大会,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是3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二是3月26日在南京召开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从命名就能看出,两场会议均涉及了投资促进的议题,具体内容上也都涉及到了
2025-04-04 13:00:00

港股“上新”持续升温!境外投资机构缘何对港股态度积极

一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规模等指标明显增长,A股优质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意愿增加,港股“上新”持续升温。港交所数据显示,3月最后一周,又有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涵盖有色金属、消费等行业。这也使得,一季度在港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6家,同比增长33%。从行业分布看,消费、新能源汽车、医
2025-04-04 09:05:00

东方红资管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4月3日,东方红资管公告称,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的说明。4月3日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斌代任总经理。东方红资管表示,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拥有较为健全的投研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和产品创新体系,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
2025-04-03 22:01:00

国际人士: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全球合作添信心、增活力

中国日报网4月3日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至2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民用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27%、64%、
2025-04-03 19:09: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