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3月6日消息,日前,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正式对外发布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团队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
Manus横空出世,相关概念股大涨
从介绍来看,相较于目前的大模型产品,作为通用型Agent,Manus定位于一位性能强大的通用型助手,对于用户不仅仅是提供想法,而是能将想法付诸实践,真正解决问题。从发布的视频演示来看,Manus在接到用户指令后可以直接操作电脑完成一系列报告撰写、表格制作等工作,并在最后导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并且,不同于此前各类功能相对简单的人工智能助手,Manus拥有超强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数字大脑”,不再局限于单一任务,而是能够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学习、跨领域协同,真正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据悉,该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团队计划后续开源部分技术,推动AI社区共同发展。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反应强烈。
3月6日,AI智能体概念便集体大涨。收盘后,有股民开始深挖Manus团队背后的投资方背景,交易所互动平台上也出现大量股民,向上市公司询问公司是否与Manus存在合作关系。
于是,在3月7日早盘集合竞价期间,AI智能体概念就吸引了市场目光。
南兴股份、岩山科技、酷特智能报出涨停,汉得信息、用友网络、浙文互联、中科金财等多只个股大涨。
不过随后,关于质疑Manus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由于用户需要填写邀请码才能使用Manus,而Manus邀请码目前一码难求。因此有网友发帖认为,该团队是在“饥饿营销”和“套壳炒作”。除此之外,3月7日午间,有媒体报道发现,Manus在X平台的账号被冻结。有第三方股票交易App甚至还设置了“Manus是有技术还是重营销”的投票讨论。
于是午间开盘后,AI智能体概念开始出现分化,岩山科技、大华股份、利欧股份、云赛智联、用友网络、酷特智能、新开普、立方控股等涨停股突然炸板。不过尾盘时,又有部分个股成功回封。

“AI Agent行情”会来吗?
值得注意的是,7日午后的AI智能体概念股虽有些许震荡,但依然保持相对强势。

截至收盘,仍有8只AI智能体概念股涨停,43只个股飘红。
对于股民们而言,如今最关心的话题便是:AI 智能体概念是否有可能像此前的DeepSeek概念一样,走出大涨行情?
市场人士分析称,2025年被普遍视为AI智能体商业化元年,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完成,ManusAI作为全球首个通用AIAgent产品,其效果超越OpenAI DeepResearch,标志着智能体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决策的跨越,可能加速AI在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渗透。
“AI板块今年受DeepSeek等带动形成了很好的赚钱效应,Manus之后期待更进一步的表现,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布局相关股票以及主题投资基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另外,不少机构指出,AI智能体的上中下游均与新兴科技行业相关,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或将增加。
中信证券表示,Agent本质上是基于LLM OS生长的新型软件和APP,具备重塑应用生态的可能性,由此将带来交互方式的升级、流量入口格局的洗牌、内容分发向任务分发的商业模式切换三方面底层逻辑的改变。建议关注三条核心主线:Agent对于硬件入口价值的重塑、眼镜等新硬件平台及供应链升级、以及Agent对于SaaS类商业模式重塑带来的业绩与估值提升机会。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AI Agent技术的演进路径显示其价值释放存在明显的场景梯度,应优先关注已形成完整"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技术场景。企业级场景因决策链路清晰、数据质量可控成为初期落地重心,而消费级应用的爆发需等待多模态交互技术成熟与硬件成本下探。投资重心应聚焦具备行业转化能力的平台型技术供应商,以及能够将Agent能力深度嵌入垂直场景工作流的解决方案商。同时在基础设施层面,边缘计算单元和多模态传感器将在AI Agent落地的趋势中受益。
浙商证券则认为,大模型应用正在从Copilot转向Agent。AI Agent核心特征是通过与环境互动收集数据,独立规划任务路径、调用工具并执行决策,最终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预设目标。2025年或将是AI Agent元年,B端企业服务Sass厂商是AI Agent浪潮中最直接受益方。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担)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