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为做好“土特产”文章找到合适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
“土特产”开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但目前乡村“土特产”开发仍面临农业产业化建设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销脱节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品牌效应弱而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等问题。孙东伟认为,引入大型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是有效开发“土特产”进而实现产业化的一条捷径。大型企业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化思维快速进入乡村,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与科学化生产;另一方面能解决农产品深加工问题,依托已形成的销售网络和渠道破解农产品和副产品的销售问题。
孙东伟以鲁花集团的实践为例介绍道,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鲁花在驱动千亿花生产业链发展的同时,积极赋能“中国梨乡”莱阳的特色农产品“莱阳梨”资源。该项目以当地盛产的特色水果“莱阳梨”为原料,牵头研发并推出“梨香白”品牌蒸馏酒,延伸了“莱阳梨”产业链,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助力当地梨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市场敏锐度高,资源配置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快;资本运作效率高,能快速激活乡村沉睡资产;注重经济效率,产业链整合能力强;民营企业多,分布在各行业,带动就业优势明显。
孙东伟说:“虽然民营企业投身乡村产业振兴意愿强烈,但目前也存在着进乡村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进入乡村存在政策壁垒,如用地审批难、项目准入标准模糊,部分地区存在‘重国企、轻民企’倾向;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乡村冷链物流覆盖率不足,仓储设施不足,制约产品流通等。”
为此,孙东伟建议从四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第一,从国家层面,启动“一企兴一业”行动,涉农各级政府部门绘制产业地图,吸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第二,形成政策“组合拳”,优化乡村资源配置,解决民营企业“进村难”的问题,让更多参与企业能够留得下、站得住、走得远;第三,建立“政府担保+保险托底”机制,开展“产业链信用贷”等多种金融服务,加大民营企业在乡村发展的税收优惠力度;第四,设立“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民营企业奖”等国家级奖项,激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