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3日讯(通讯员 廖晨捷 刘青 曾健文 文/图)“今天,镇党校利用清明返乡高峰举办农村党员春训,并邀请县委党校的讲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理解和认识。作为村主干,我将树牢正确政绩观,廉洁自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三明将乐县万安镇万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兰忠文课后表示。
这场春训班,是万安镇党委抓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镇党委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要求,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丰富课程、创新阵地、分类施策,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聚焦需求导向,丰富“内容链”
作为老党员,肖大爷十分关心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在以前,相关文件只在宣传栏展示,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他头晕。听说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正在开展理论宣讲,他特地早早前来,选了个离宣讲员最近的位置,他喝着擂茶不时还对感兴趣的话题追问几句。“看文件远不如面对面讲解来得清晰,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肖大爷非常高兴。

万安镇万安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擂茶+”宣讲活动。曾健文 摄
政治理论“铸魂”。组建理论宣讲队,以“擂茶+”“电影+”宣讲等形式,开设群众身边的“宣讲小课堂”,推动党的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
履职能力“提效”。聚焦村干部队伍、村党组织后备力量建设,通过实地“取经”、镇机关跟岗锻炼等方式,推动村干部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实用技术“添智”。结合“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广泛收集农村党员教育需求,开设果蔬种植、农村电商等专业技术课程;由产业联盟党委牵头,与温氏、绿丰等企业合作建设“科普服务站”,围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内容务实管用。
坚持阵地为本,夯实“载体链”
“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太接地气了,老师耐心解答了几个困扰我很久的生产难题,果真是包教包会啊,下节课我还来!”在万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设的“乡村课堂”上,学员们感慨道。

万安镇翔安社区党员在万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参加设施蔬菜栽培培训。卢春奇 摄
建强“红色阵地”。整合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镇党校、“嘱托奋进”展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场所,打造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组织各支部党员在此开展“微党课”宣讲、“微电影”展播等轮训活动,提升党员教育感染力。
整合“实训阵地”。打造三星级现场教学基地万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校企共建、政企合作,以“课堂+基地”模式,邀请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农科院、三明农科院等专家学者莅临现场授课,解读农业政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拓展“云端阵地”。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将乐先锋等线上平台,搭建“指尖上的学习课堂”。利用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直播功能,邀请本县的党员农技服务队和绿丰、温氏等企业的技术骨干在线“传经送宝”,将党员教育开进直播间。
突出分类覆盖,拓展“供应链”
“自从有了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我们这些乡下进城党员在城区也有了‘家’,现在开会办事都有了固定的场所,总算结束了村里、城里‘两头跑’的历史……”万安镇正溪村党员聂求金深有感触地说。

万安镇正溪村党员在将乐县城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集中学习。刘青 摄
针对流动党员。由镇村党务干部与流动党员结对,帮扶联络人督促流出党员及时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考虑到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难以集中学习这一问题,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返乡契机,通过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流动党员精神“补钙”。
针对年老党员。成立以住村工作队为主体的学习帮帮团,常态化开展送学上门、谈心谈话,确保年老党员学习不掉线、思想不掉队。
针对进城务工党员。借助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落实“党建活动轮值”制度,组织进城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实现农村进城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全覆盖。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