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基本培训
陈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干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济南市将基本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高位推进,着力提高内涵品质,强化保障体系,切实推动基本培训要求落实、落地、落细。
提高政治站位,系统科学谋划。开展基本培训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有力抓手,是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基础保障。济南市委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全市基本培训计划,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党校校务会逐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连续三年出席市委党校开学典礼并讲授“开班第一课”。2025年,首次组织全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区县、各部门“一把手”参加党校开学典礼,发出以更高标准纵深推进“强省会”建设的总动员,高起点拉开全年基本培训序幕,为高质量落实基本培训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强化计划引领,系统规范组织。基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关键要素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质量落实基本培训各项任务,首先要制定好培训计划,明确时间表、厘清任务量、画好路线图。摸清基本情况。成立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建立联席会议议事协调机制,形成市级层面牵头抓总、各区县部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对各区县工作进行广泛调研,认真梳理全市开展基本培训情况,摸清干部底数,在掌握基础数据和明确工作标准基础上,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科学制定计划。建立全市基本培训方案联动审核机制,以基本培训为引领,不断优化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类班次设置。市级层面,本轮周期内计划举办主体班次170余期,培训干部1万余人次;区县层面,本轮周期内举办各类班次47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4万余人次,培训主渠道作用不断凸显。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统筹抓好各领域培训,2025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4个单元87个重点班次,扎实提升各级各领域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注重培训实效,系统有序施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注重把握好“时间点”“时度效”,不搞“大呼隆”“一窝蜂”式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上取得新成效。“工学统筹”科学调训。在严格执行基本培训总体计划安排的同时,在每批次调训干部时,充分考虑部门工作和干部实际情况,坚持总量适度、节奏合理、选调有序。确保各级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均衡地实现足额参训。“工学衔接”提升效果。坚持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聚焦提升干部服务保障“强省会”建设的专业化能力,系统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比如,连续两年组织实施“海右菁英培训工程”,培训各层级各领域专业化干部160名,在北大、清华和浙大等高校,开展为期6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
强化资源供给,系统有力保障。抓实基本培训,关键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市县组织部门和党校作为推动和落实基本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必须从各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对此,我们对全市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保障优质资源供给。全面加强阵地建设。建强用好济南市委党校和31所分校、12所区县党校、161所街道(镇)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有效增强基本培训“承载力”。同时,依托省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高质量打造济南城市党建学院、济南基层党务学院、未来产业学院等专题培训机构,持续做优“泉城干部大学堂”“海右星光夜谈”“中华文化大讲堂”等教学平台,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丰富教学形式。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注重教学线路、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纂一体推进,在全市梳理形成10条现场教学精品线路、146节优质课程,聘请50余名“海右名师”,组建1000余人专兼职教师队伍,编发4辑38册“海右学习教案”,筹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海右学习教案”,实现课程库、师资库、现场教学资源库、培训机构库、教材库等全面共建共享。有力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基本培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实行组织和财政部门联审联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金统筹制度,将零星分散的培训费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筹使用,市、区两级分别建立集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留存党费等为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资金池”,有效保障基本培训开支,确保钱花在刀刃上。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