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伍玉华、虞顺意、余可欣)阳春三月,万象“耕”新。走进远安县洋坪镇徐家棚村茶叶育苗基地大棚,只见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开,叶色嫩绿的茶苗长势喜人。



工人轻轻按下按键,自动喷淋系统便开始运转,细密的水肥从喷头中均匀地喷洒出来,精准地让每株茶苗获得养分。正在基地忙碌的工人杨宏勇介绍:“我们育苗基地的设备蛮先进,日常管护起来也比较轻松!”




春耕备耕,科技先行。为加快茶树良种化步伐,洋坪镇政府引进市场主体,打造茶树良种繁育苗圃。在这里,自动喷淋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控温、自动遮阳网等自动化设施一应俱全,科技的力量让育苗工作变得高效又精准。


“通过自动化温控和通风系统,大棚温度保持在20至25℃之间,可实现全年茶叶育苗不断档。目前育有黄金芽、鄂茶10号等优良种苗,每年可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超5000万株。通过科技育苗,可节省50%的人工成本,茶苗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远安县金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炎高兴地说。


黄茶是中国独有茶类,“远安黄茶”是中国四大黄茶之一,享誉全国,但产地局限、总产量低。为破解这一难题,洋坪镇政府联合县农业部门,推动金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中茶院合作,破解了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繁育等技术难题。




运用茶叶无性繁殖技术,工人们对无性系茶树良种进行剪枝和扦插,再将品种黄茶茶苗栽植到工厂化育苗大棚内进行恒温培育。这样培育出的品种黄茶种苗纯度高,移栽过后能够很快地适应本土生长环境,远安黄茶总产量也随之大幅提高。


从“会种茶”变“慧种茶”,农业科技在茶叶育苗中大显身手,让企业和茶农都尝到了甜头。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以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和推广为抓手,用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春耕春管向“新”而行,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远安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