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及多种植物化学物,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乳腺癌等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周摄入大豆类食物105克到175克(15克/天到25克/天)。
豆腐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大豆制品,其蛋白质的消化率较未经加工的大豆显著提升。目前,市场上称为“豆腐”的食品琳琅满目,其中也有真假之分。
北豆腐:也叫老豆腐、卤水豆腐,质地偏硬、韧性强,制作过程中用的凝固剂主要是卤水,成分多为氯化钙、氯化镁等,钙含量较高,可达105毫克/100克。
南豆腐:也叫嫩豆腐,口感细腻、柔软滑嫩,用的凝固剂多为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含量约113毫克/100克。南豆腐和北豆腐都是优质补钙来源。
内酯豆腐:一般使用葡萄糖酸内酯让大豆蛋白凝固成型,钙含量较低,仅17毫克/100克左右。
豆腐干:俗称豆干、干子,由豆腐脱水压制而成,质地紧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
豆腐皮:各地叫法不一,一是豆浆表面凝结的薄膜,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等;二是压制而成,与豆腐干相似,但较薄,称作千张。豆腐皮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可鲜食或干燥后保存。
以下是“假豆腐”——
鱼豆腐:由鱼糜、淀粉、盐、糖、大豆分离蛋白等制作而成。市场上大多数鱼豆腐既不是豆腐也不是鱼,而是一种淀粉制品。
千页豆腐:由大豆分离蛋白、淀粉、食用油经过醒发制成,其营养成分与豆腐关系不大。
日本豆腐:又称玉子豆腐,由鸡蛋、水和盐为原料制成,其质感类似豆腐但无豆类成分,类似于家庭制作的鸡蛋羹。
杏仁豆腐:是一种甜品,由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后切块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虽口感较好,但营养成分与豆腐无关。
血豆腐:以动物血(如猪血、鸭血)制成,质地类似豆腐,常用于火锅或炖菜。
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制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
魔芋豆腐:以魔芋为主材料制作而成,低热量,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常被视作减肥食品。
(作者为浦南医院营养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