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时候豆秧都蔫了,而今年结的豆子压弯了竹架。”站在自家绿浪翻涌的豇豆田里,崖城村农户王秀捧着新摘的豇豆喜笑颜开。近日,崖州区豇豆种植户齐聚田间,见证了一场特殊的“土壤保卫战”成果: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崖州区沙埋三队豇豆绿色防控种植示范基地亩产突破77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超20%。
当天,崖州区的农田里热闹非凡。由崖州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豇豆土传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此开展。现场聚集了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各村代表、豇豆种植户等60余人,大家满怀期待,渴望从观摩会中找到增产增收的秘诀。

观摩会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王秋霞等专家走进豇豆田里,与现场的观摩人员共同了解在科技加持下,豇豆的生长情况。专家们俯下身,拨开茂密的叶子,抓起一把土壤,详细地向农户介绍土壤消毒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好比给土壤洗个澡,把有害病菌都清理掉。”接着,又边比划边讲解操作要点:“种植前用棉隆进行土壤消毒,生长期再用菌剂灌根,这样搭配效果好。还有乙蒜素加氰烯菌酯、甲霜灵或者噁霉灵,以及威百亩、辣根素消毒的方法,都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农户一边仔细聆听,一边不时提出疑问:“药剂用量多了会不会有残留?”“施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专家都一一耐心解答,手把手帮助农户掌握技术要领。
这些年,豇豆连作障碍成了农户的“心头大患”。土壤病害频发,原本生机勃勃的豇豆,逐渐变得“病恹恹”,产量一直上不去。而在今年的示范基地里,绿油油的豇豆藤蔓爬满支架,顺直的豇豆挂满枝头,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数据最有说服力,这里的豇豆不仅枯萎病防治效果超过91%,产量更是提升了20%以上,让农户真切看到了新技术的威力。
“土壤消毒技术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措施。未来,南繁研究院将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密切合作,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式,扩大应用范围,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贡献农科院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说。
中国农科院南繁研究院虞国平副院长透露,团队正研发“土壤健康智能监测系统”,未来将通过手机APP实时预警土传病害。崖州区计划建立“专家+农技员+示范户”三级推广网络,让更多农户掌握这项“藏粮于技”的绿色密钥。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编辑:赵世曦